閩北語的聲調

建甌方言辭典上面說, 建甌話的聲調跟古四聲對應很不整齊. 後來我看了秋谷寫的閩北區三縣市方言研究後, 感覺閩北語的聲調不止跟古四聲對應不整齊, 內部對應也很不一致. 比如 趙 在浦城縣石陂讀下平, 政和縣鎮前與建甌城關讀下去, 建甌市迪口讀下上. 而且, 迪口居然還單獨存在下賞這個聲調, 而其它地區都不存在. 比對閩東及閩南, 這種情況真的很不可思議.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闽北地区某些全清平、全清上、全清去、全清入字声调跟大多数字不同,与中古调类不相对应。在各个方言中,它们所归调类也未必相同,但是所包含的字往往是对应的。
这种现象也存在于邵将区,应是当地的闽语底层之一了。

它们所归调类也未必相同,但是所包含的字往往是对应的。

你的意思是說.. 比如說 全清平在閩北甲地歸入下平, 在乙地歸入下去, 那麼隨便取出一個全清平的字, 若在甲地讀下平, 就可以推定它在乙地讀下去. 是這樣的意思麼?

從這個方面來講, 確實是有內部對應. 可是我覺得他們分化的途徑並沒有一致.
就像部分古 -k 韻尾漢字(白, 局, 索)的話音在閩東語也存在着舒化現象, 雖然各地舒化的方式(脫落韻尾)都一樣, 但是舒化的途徑不一樣, 有的地方是下入並到上平, 有的地方則是並入賞聲.
閩北語也存在這樣的類似情況, 可是閩東語僅上下入兩種, 而他們卻平上去入都涉及, 結果就變得非常複雜了.

如果你沒有提到這些的話, 我還真的覺察不出來這樣的內部對應.

當時迪口單獨存在下賞, 就的確讓我很不可思議了. 就目前我所看到的閩東語材料而言, 還沒有發現甚麼地方有這樣單獨存在而其它很多地方又都不存在的聲調.

而除了聲調, 還有疑母字, 三地的疑母字也各有自己的保留方法, 某些字在甲地脫落, 在乙地不脫落. 某些字在乙地脫落, 在甲地又不脫落... 這真是一種讓人很 dàng-téng 的閩語, 難怪秋谷將閩北語列為閩語喜愛度排行板的第一位...

邵將區不了解喔, 我都沒看這方面的材料. 不過我的表妹夫一家是將樂的, 現在都住在福州, 他們講將樂話的時候, 感覺還是有閩語的味道, 雖然具體描述不來那種味道.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比如“崩菇擔高狗早假賭補醉戴蕨”之類的字。
羅傑瑞認爲閩北存在所謂第九調,很複雜的說。
閩北的邵武、光澤也有地方存在陽上調。這兩個地方的閩語底層似乎挺多的。
但是邵將區贛化的很厲害啊, 不單單是音韻體系, 詞彙系統也是如此. 不止邵將, 閩北西片建陽崇安的音韻體系也贛化得讓我覺得它們很偏離閩語了.
其實像蠻話, 雖然音韻體系吳化得也很厲害, 但是整個語言系統裡的閩語成份還是能看出很多的. 當然, 可能蠻話做為海墘閩語, 本來就保留較多的閩語成份.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還有關於入聲韻的問題

我真的無法想像, 閩北語所通行這麼大的地方, 有這麼多偏僻的山區, 居然沒有多少地方能保留下入聲韻. 就連秋谷書中提到的音韻體系較存古的政和縣鎮前話, 做為偏僻的山區, 也沒有能保留下入聲韻, 甚至連入聲調都不存在了. 就目前所有材料來看, 入聲韻在閩北語僅有石陂跟順昌洋口兩地有提及.
黃金文所記的石陂話還提到入聲有喉塞, 但是韻母體系並不沒有記錄入聲韻, 所記錄的千字文裡面, 入聲字的喉塞也不穩定, 有的字有喉塞, 有的字又沒有... 到了李如龍跟秋谷所記的石陂話, 就完全沒有入聲喉塞了.
順昌洋口話是梁玉璋記的, 裡面有入聲韻, 可惜洋口話並沒有被詳細的調查. 而編出高質量福州方言辭典的馮愛珍, 雖然也會說這種話, 卻沒有為之寫過些甚麼...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邵武、光澤的贛化祇是表面現象,當地有很多特點是江西的贛語所沒有的。比如輕唇字讀重唇的比例,來母字讀 s- ,見母字讀 x- ,歌部字讀 ai ,“蓆尺石”等來自鐸部的昔韻字讀 yo ,“柄明冥晴青醒”等梗攝細音字讀 aŋ ,“茹補發”等清弱化字的調類歸派。又比如“雨”讀 xy ,“蠅”讀 sin ,以及“鼎厝囝塍骹墿”都是很明顯的閩語特點。

光澤和邵武一些地方還保留了 -m 尾,但這也可能是自身就有的,因爲有的說法贛語是不用的,比如讀陰平的“甜”(音“尖”),讀陰平的“鹼”(kiam ,讀如三四等字),表示味淡的[漸/食](讀音特殊)。附近的建寧和武夷山對面的撫州地區也有 -m 尾,這種環境可能有助於當地 -m 尾的保存。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1-9-1 23:25 編輯 ]
原帖由 Nguang 於 2011-9-1 22:30 發表
我真的無法想像, 閩北語所通行這麼大的地方, 有這麼多偏僻的山區, 居然沒有多少地方能保留下入聲韻. 就連秋谷書中提到的音韻體系較存古的政和縣鎮前話, 做為偏僻的山區, 也沒有能保留下入聲韻, 甚至連入聲調都不存在 ...
偏僻的地方有可能保守,但像浙南、皖南這些地方,有的方言點音系也簡化得很厲害的。
閩語研究裡閩西北七縣市那篇說邵武等地的大部分詞彙都同於贛語, 僅有少部分跟閩語相同.  我不知道他們究竟是拿甚麼地方的贛語做為比較, 難道就是拿建寧話?
我不了解贛語, 加之我是站在海墘閩語的角度來評斷邵武等地的閩語成份, 自然我就覺得, 閩語成份真的太少了, 連吳化嚴重的蠻話都不如. 你了解贛語, 你站在贛語的角度來看, 反而看出更多的閩語底層. 你來講講看, 邵武話之於閩語 跟 英語之於日爾曼語, 那種語言含帶的母系底層更多些?
如果說邵武話是閩語, 那麼它的音系面貌與字音體系, 含帶的閩語色彩也太少了. 就我個人看來, 山地閩語中, 還是建甌系留有閩語的色彩最多, 雖然建甌話, 迪口話, 鎮前話, 石陂話 在詞彙上跟福州語差別很大, 可是字音體系跟福州語還是有較強的對應關係, 我看同音字表都有種親近感.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邵武光看音系的話,是像贛語或客家話,尤其是声母。詞彙有些跟撫州一样的,但基本詞彙中閩語特徵詞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