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半旦,几家欢喜几家忧

闽侯乡音讯(本报记者组) “九月起,不买米。”这是流行在我县上街一带的一句民谚,说的是,进入九月,当地盛行过“半旦”之风,将一直持续到临近春节。“半旦”,是闽侯(福州郊区其他地方也有)民间盛行的村庆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比春节更热闹。不同的村庄所定的日子也各不相同,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七月之后到次年的清明前后。

做“半旦”的溯源

      “半旦”起源于何时?为什么要过“半旦”?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于10月24日采访了对我县民俗颇有研究的县文化馆副馆长潘仰光。潘馆长告诉记者,“半旦”其实是“半丈”,又叫“半诞”。“半旦”只是福州话的音译。所谓“半丈”,乃“五尺”也。“五尺”是福州方言谐音“有吃有喝”的意思。我县各村庄多是先祖从中原地区迁来定居一地繁衍而来,因而常是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同姓的人把迁到本地的第一个先祖奉为神。每年在这个先祖的生日这一天,全村人共同祭祀“神诞”,以保平安。同时,也祭土地,以庆丰收。
      做“半旦”的风俗在我县源远流长。在宗亲观念强烈的年代里,做“半旦”时一般都是由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组织族人在宗祠里共同祭祀祖先。做得隆重的还将祖先的神像迎出,在全村的主要道路上巡逻一番,最后再迎回祠堂。长长的迎神队伍一路上敲敲打打,各种民间舞蹈表演穿插其间,热闹非凡。这时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在沿途设下香案,待迎神队伍经过时,烧香、烧冥纸、燃鞭炮,以祭拜祖先,乞求平安。如今,在宗亲观念较强的村子里,这种活动仍有组织。不同的是,在游行队伍前加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标语,以避“搞封建迷信活动”之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过“半旦”与初衷已大相径庭。



DSC_0037.jpg (145.38 KB)
2007-10-26 16:43


美味的佳肴,尴尬的心情。

DSC_0059.jpg (120.49 KB)
2007-10-26 16:43



竭尽所能,款待亲朋

      那如今的“半旦”节究竟怎么过呢?10月19日记者正好到南屿镇流洲村过半旦节,感受了几位村民的过节方式。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生活好了,每年的半旦节他家都会摆上五六桌招待客人,中午、晚上都有安排。按规矩,一桌酒菜至少10盘8碗。“半旦节我们都是请厨师,自己弄太累了。一桌菜加酒水平均600多元,每年做半旦大概花3500元左右。”陈先生告诉记者,“村里有钱的人家还摆上二十几桌呢,我们跟他们没得比,只是图个热闹喜庆,朋友们都来家里聚聚,挺好的。”
      上街黄岐头村的陈老板,几个兄弟均在美国做生意,每年的“半旦”节,都会寄钱回来,兄弟几个联合置办酒席招待亲朋。今年,陈老板的哥哥特地从国外回来,办了30多桌酒席宴请客人。陈老板家的厅堂、天井等都摆满了席位,房前的空地上泊满了各式轿车,兄弟俩招呼着客人,时进时出,忙得不亦乐乎。陈老板的一位亲戚告诉记者,陈家的经济状况较好,每桌酒席费用达到1000元左右。陈老板之所以花巨资做“半旦”,是为了答谢家乡亲朋对他的支持与关心,同时也借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关源的林先生是生意人,他家的“半旦”是在正月末进行,每年他都会置办十几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和生意伙伴。他说,做“半旦”,办酒宴,不仅让朋友亲戚聚会联络感情,也让他认识更多的朋友,生意也越做越大,“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记者了解到,过“半旦”时,村民们往往还出钱请戏班来村里唱戏,为半旦节营造节日气氛。“一般是唱上三天,半旦节前一天就开始了。其实都没什么人去看,去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大家都在家里招待朋友呢,哪有空呢?”南屿江先生告诉记者。


DSC_0094.jpg (142.12 KB)
2007-10-26 16:43


美味的佳肴,尴尬的心情。

负担加重,欲罢不能

      几家欢喜几家忧。做“半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其中大部分人是为了跟风、攀比,“打肿脸冲胖子”。甘蔗的程先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半旦”发愁呢,他说:“我们哪比得了那些当老板的?辛辛苦苦打工攒点钱,吃一顿就没了。不办又说不过去,在亲戚朋友跟前多没面子啊!”说着,露出一脸的无奈。
      上街的小陈,上半年出了车祸。修车、治病花了二十多万,现在欠了一身债务,但还得为过“半旦”而东挪西借。说到“半旦”,表情却极为复杂,“往年都做半旦,今年不做,实在不好交代,面子上也过不去。再说,自己平时也常在外吃人家的,就当还‘人情债’吧!”于是,咬咬牙,办了十桌,“借的债再慢慢还咯。”
      上街镇沙堤村支部书记赵群告诉记者,该村人口7700多人,共1800多户,每年投入做“半旦”的钱至少120万元。今年因为茉莉、橄榄等的收入大幅减少,许多村民自觉压缩做“半旦”的规模,有的干脆不做了。“做‘半旦’花钱又辛苦,但乡俗难改,很多村民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做。近来,镇、村也在努力引导,希望杜绝铺张浪费,更多地投入生产和公益事业。”赵群说。
      南通镇文山村群众今年也计划压缩“半旦”规模。村支部书记说,做“半旦”是有钱人搞排场,没钱人跟着累,又易引发交通、治安等问题。镇村正在设法引导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减少浪费。
      其实,移风易俗并非不可能。早在2004年,白沙镇唐举村省下过“半旦”的钱,筹集资金近20万元,用于铺设通村水泥路,一时被传为佳话。


DSC_0065.jpg (169.5 KB)
2007-10-26 16:43


高档的轿车,拥堵的街道。

交通、治安,隐患重重

      过“半旦”,喝酒是难免的,酒足饭饱后,通常是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聚在一起赌博,在这个时候,往往少有人来阻止。有的年轻人更是借着酒劲,一语不合,轻则吵嘴重则打架甚至群殴,不仅让主人苦恼不已,也扰乱了当地的治安。上街沙堤村赵老伯说:“做‘半旦’最怕的就是酒后打架,不仅主人难堪,还有损村庄的名声。以前做‘半旦’,经常发生打架事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摩擦仍时有发生。”
      上街公安分局陈警官介绍说,做“半旦”期间,赌博斗殴,时有发生。但最令人头疼的是,交通压力极大,人流量和车流量的猛增,往往造成交通堵塞。因此,每当某村做“半旦”,警方都得派出大批警力进村维持治安,疏导交通。警方的介入也产生了威慑作用,近年做“半旦”时的治安才有所改善。
      记者在上街等地看到,过“半旦”的村庄路口车来人往,加上小商贩占道摆摊,道路异常拥挤。村中本就狭小的道路旁停放着众多的轿车、摩托车等,有的摊点也占据了近一个车道,只要有车经过,行人都得停步以避让。一位在大学城执勤的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官告诉记者,在“半旦”期间,不仅车多,而且酒后驾车甚至醉酒驾车的现象就会剧增,给交通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 海 墘 閩 語 ] 欢 迎 您 ! ...
所谓“半丈”,乃“五尺”也。“五尺”是福州方言谐音“有吃有喝”的意思。
[ 海 墘 閩 語 ] 欢 迎 您 ! ...
無良記者又在替'禁普'造勢了.
tension
我想讨论的是 所谓 半丈 是否是本字
[ 海 墘 閩 語 ] 欢 迎 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