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臺灣的腔調只是內部自我調整的結果,或者說不同腔調接觸的結果,跟漳州化無關,當然有傾漳音的傾向,但說成漳化個人感覺還是欠妥。
台湾海线的偏泉腔在固定词组“say sorry”才会用到serh4/seh4

回復 #12 浊音dz 的帖子

是seh tō·-siā吧。
一切良善力量攏遮蓋著咱,無論如何攏著向望安慰,佇瞑時、日時、逐日新的開始,上帝攏卜及咱儂同在。(潘霍華)
是“說多謝”。另外,不論在閩南還是台灣,還有“輕聲細說”(khin-siaⁿ sè-soeh)以及“無聲無說”(bô-siaⁿ bô-soeh)比較常用。“說明書”,老一輩講“soeh-bêng-su”,年輕人講“soat-bêng-su”。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7-9-23 18:57 發表
嗯,所以盡管是號稱全台最偏泉的鹿港腔,也已經“漳化”得蠻嚴重。
是啊,鹿港的偏泉腔之所以不難懂,也就是因為腔調已經向優勢腔靠攏了,只是發音還留著泉州音。

身為台灣中部人的關係,我(台中市,偏漳腔)在求學時,與台中縣的偏泉腔地區(清水、沙鹿、梧棲、龍井)的同學有長期的接觸,此外當兵與工作的關係也遇過一些鹿港人,我倒覺得台中縣的這四個鄉鎮(清水~龍井),比起號稱"極泉"的鹿港腔還更有泉腔的味道,不過這也可能是我接觸的鹿港人相對較少有關,所以對鹿港腔的樣本取樣不足。

台灣的語言學者講:「台灣北部偏泉,南部偏漳,鹿港極泉,宜蘭極漳」。在我個人的認知上是非常懷疑,在我接觸過的所有人當中,其中以中部沿海(含鹿港)的區域才是真正的偏泉區;而號稱極漳的宜蘭腔,由於距離較遠的關係,我並沒實際接觸過宜蘭人,對偏漳與否我不做評論。

除了中部沿海與宜蘭這二個區域外,在台灣,絕大多數的情況是無法以口音來判斷某人來自於哪一個縣市,頂多只是覺得口音略有不同。我曾經聽過一個當兵的學長(台北淡水)用過泉腔的央元音,不過也僅止於「過」「坐」少數幾個字,除此之外就完全沒有泉腔的成份,無法與中部沿海來相比,這樣能歸類到偏泉腔??

硬是要說能讓我判斷出來的也只有南部人,如高雄、屏東一帶的人士,他們講「還未呷」(還未吃過飯)時,會在「呷」這個字拉長音,除了「呷」這個字以外,其餘的口音大致相仿。在我的認知裡,台灣優勢腔其實是通行於大多數區域,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台北話、新竹話、台中話、高雄話…等等。或許「北部偏泉,南部偏漳」在早期是可以成立,如今應該是說不太通的。
您的直觀不同於語言學者的研究,也許是您個人的問題喔,

1. 你的鹿港樣本可能真的不夠,建議看下論文,
我是彰化市人讀省中,鹿港同學的發音與相關研究吻合,
在不同年齡層以及說話者視不同對象做腔調調整亦有關,

2. 台北的腔調被學者分為老安溪(南港)、新安溪(景美、木柵)、老同安(北投倚淡水)、新同安(大稻埕、社子)、漳州腔...
整體的確偏泉,再建議看下相關論文或文英阿姨視頻,
就算年輕一代台北人也常陽平變調與陽去變調混同,

3. 我們台中人本身說的不是洪惟仁等學者所謂的台灣優勢腔,只是"向他靠攏",(老彰化市人的腔調同於台中盆地)
而你所謂唯一判斷得出來的南部腔,正好才是學者所說的台灣優勢腔,
建議可看下相關研究論文裡台灣優勢腔的定義,
他認為台灣的閩南語有個發展趨勢,
而南部混合腔是發展趨勢主流且讓其他地區的人須靠攏以便交流,
當然,我們的看法不一定要與他同,但不巧這詞似乎是他先發明的,

4.「呷」這個陽入字讀高升調拉長在您說的海口腔包括鹿港腔都廣泛存在,
反倒台南高雄的所謂優勢腔同安腔式陽入讀高短調,
而我們講的中部內埔腔則有混入陽去的現象,
http://www.ntcu.edu.tw/tailo/g_in/sound/s_tone5.html
我曾在高雄工作,認為這樣的說法還蠻靠譜的
台灣只有演講和講論等少少幾個詞,或為歌曲韻腳協調才用講kang音。

好比土地公的地,百姓的百,靈聖的聖,出世和指"輩子"的世,牛郎的郎。

幾乎是只在這幾個詞才特用的發音。

這幾個字,潮汕好像幾乎都讀上列詞使用的發音。

潮汕好像只有講演講論等較文的詞,和指談事情的講事才用講?
台灣特定詞用呾:烏白呾、無講無呾。

這2詞小弟攏實在有聽過,不是辭典頂面看著若定。

但是潮汕好像攏講四散呾、散四呾或簡化講散呾,也有人講哭父呾、四散哭父呾

沒講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