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母 ng 轉變 m

最近才發現自己念經的時候, 一直都把經文裡面'寤' 讀做 '慕'
吾主救我寤(muô)者, 保我寐者, 以致寤(muô)者, 幸偕耶穌,  寐者得享安靖

接著, 我們日常說的木耳的'耳'讀音如'米', 戚林八音'之母蒙聲上聲'收有'栮', 解釋做'木耳, 菜名'. 這就是字典 muk mī 的來源吧.

在福清市志裡面, 有兩處轉變的例子.
一個是提到'姓吳'在口語音裡面從 sang ngu 變成了 sang mu
一個是'瓦'的話音唸做 mua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我记得粤语新派 五ng 就读m。
吳語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声母ng变m好像没有,一般新新派跟粤语新派一样选择脱落

不过有些类似的情况。否定词 无(呒)在不同地区有两种念法,以m为主,n在一些地区还存在。还有个倒过来的例子,“尾”白读按理念mi,但实际上很多地区念ni。
疑母转化为明母,闽南新派有个别此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