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誰寫的?

武夷族崇拜过哪些图腾


“图腾”一词,最早系严复著文引入国内。它是从北美奥日贝人的土语中转化而来,是音译。据学者近年研究,发现该词实质上源于上古中华。它的原意是指“他的(部落)亲族”、“种族”等。它的形成,是由于原始人相信自己的部落与某种自然物(动、植物,日月山川、雷电甚至某种工具)有血缘关系或其它特殊关系而予以崇拜,该物即为部落的图腾。它是原始社会中最早的信仰。

武夷族先民们,世世代代在武夷山一带繁衍生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但由于部落的变迁、氏族的更替,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闽越国的兴衰,对先民无疑是一次次巨大的撞击。而闽越的败亡,对他们来说,则是一段历史的终结。在武夷族曾经历的原始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物有幸成为他们的图腾?

蛇图腾

蛇的图腾崇拜,曾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在古印第安、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澳洲、新西兰、日本等地均可寻到大量的蛇图腾痕迹,而印度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以蛇为神灵。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也广泛存在着蛇的崇拜,如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均为蛇身人首,此外还有许多以龙(蛇)为号的氏族。

武夷在周时属七闽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门内蓄虫来解:“闽,东南越,蛇种”。严复在《社会诵诠》序中,也认定“古称闽为蛇种,以宗法之意,推为图腾。”明·邝露《赤雅》载闽中“疍人神宫画蛇以祭,自云龙(蛇)种。”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有“自古以南蛮为蛇种,观其疍家神宫蛇像可见”,他们还在船首刻来蟠蛇(龙)的形象,以为辟邪。

《庄子·逍遥游》载“越人断发文身”。以图腾形象纹于身上,赖以保护自己,是图腾的表现形式之一。清学者施鸿保曾撰文解释闽之义,以为“闽”为蛇种为妄说:

四川本周时蜀地。蜀,《说文》云:“葵中蚕”,何不云其人皆蚕种(图腾)乎?王充《论衡》:‘虫造、虫虱、闽、虻皆食之’。闽即蚊子,音近异书也。如《说文》说,则闽人又将为蚊种矣,岂不可笑?

(虫的含义颇广),《管子》谓之五虫;倮虫,人也;毛虫,兽也;羽虫,禽也;鳞虫,龙鱼之类也;介虫,龟蛤之类也。惟虫兼有四生,故统谓之虫。闽在秦以前,未通中国,不知其人所自始,故以虫名之,盖亦犹之南方曰蛮之义而已。


以“闽”字证实越人崇蛇,似乎论据不足,《逸周书·王会解》又载“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晋·孔晁注:“东越,瓯人也,蛇特多,以为上珍。”《淮南子·精神篇》:“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无用”。可见七闽地的人以蛇为佳肴。《搜神记》又载某女因杀死大蛇,为民除害,被越王聘为王后。这些都丝毫没有崇蛇的意思,并与不得妄杀图腾物的崇拜意识相悖。

蛇,是越人(武夷)的图腾吗?

鱼图腾

动物图腾的产生,大多与古氏族猎取的食物有关。为了抑制某种食物分配的矛盾,因而产生了禁止个人自由猎取某食物的禁忌,并转化为图腾制。

古代武夷族山民以渔猎为主要的生存手段,“处溪谷之间,习于水,便于用舟” (《汉书·严助传》),闽人至今崇尚水产,以疍人为最,以鱼为米,以蟹当粮。

某种动物被奉为图腾后,人们对它就必须格外虔敬,并有相应的神话,以禁止族人杀害它。例外的是他们“总是周期性地屠杀图腾,用食其血肉来庆祝盛典,仪式结束后,人们尔后哀悼、尔后狂欢”(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这种仪式可以极大地强化族中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由南山(武夷)来,以虫为蛇,以蛇为鱼。许慎《说文解字》所谓蛇种,不就是鱼、以鱼为图腾?汉武帝祀武夷君以鱼,恰好与杀食图腾的祭祀暗合。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武夷山北白岩清理了一具船棺,在密闭的船棺内发现了鱼骨,这仅仅是巧合吗?《山海经》又载南山(武夷)南部,有擅长捕鱼的部族,神话学家袁珂研究认定其与古闽人有密切的联系。以渔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落,选择某种鱼为图腾是极其自然的。在武夷东部附近,有山名“渔梁”,曾被视为福地洞天,是图腾崇拜的遗迹吗?

他们崇拜什么鱼呢?

鸟图腾

汉武帝好神仙方术,其时极宠信越巫勇之(见《史记·封禅书》索隐),武夷君之祀,或许即为其所荐,他所推荐的神仙,想必是自己所熟悉的。据《搜神记》载:

越地深山中有鸟,大如鸠,青色,名曰冶鸟。此鸟白日见其形,是鸟也,夜听其鸣,亦鸟也。时有观乐者,便作人形,长三尺,至涧中取石蟹,就火炙之,越人谓此鸟是越祝之祖也。

这则记载具有典型的鸟图腾崇拜意识。

殷商时期,武夷地域文化丰厚,生产力发达;商以玄鸟图腾为主,商文化又起源于东越一带,武夷族的冶鸟崇拜或许就是商文化鸟崇拜的组成部分。武夷族又有“羽民国、卵生”等传说,由此可窥见武夷族人的原始信仰。

此外,在武夷山一号船棺中发现的两个卵石,是否与他们的图腾有关?武夷山至今犹有金鸡洞,金鸡很可能就是由冶鸟转化来的,也许因为曾是图腾物的关系吧,带有更多的粉饰意味。《史记·孝武本纪》载:帝命“越巫立越祝祠,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周礼》又载:“闽隶,养鸟”,雉驯化后就是鸡了。可见闽人(武夷人)对鸡有种特殊的感情。“以鸡卜”,至少可以说明越巫相信鸡是具有非凡的魔力、可以预卜凶兆的。武夷族与鸡的关系似乎很深厚。《建安记》云:“鸡岩,与武夷山相对”,因为岩壁有洞穴,传为金鸡所栖,因此就获得了可与整个武夷山比肩的地位。

鸟,曾是武夷族的图腾么?

枫树图腾

在武夷山,迄今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迹,这里只是新石器时代才渐有人烟。

大约6000年前,狄人在黄帝的统领下南征,与蚩尤率领的夷人战于涿鹿之野。最终杀蚩尤于黎山之丘,蚩尤部落败后南迁。传黄帝“掷其(蚩尤)械于大山之中,化为枫木之林”。枫树因此成了这个大氏族集团的图腾。属蚩尤后裔的苗、黎等族的部分地区至还保存着祭枫树的习俗。

唐纯善先生考证,“蚩尤集团有一部分进入闽地,成为古越人”。属蚩尤后裔活动中心的五溪蛮与武夷族有相似的葬俗,可见关系之深。武夷是否也有过枫树崇拜?

武夷山现今的枫树不太醒目,以御茶园内的“照天烛”较为可观,但仅百年的历史。

清初学者郑恭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冲佑万年宫,古木参天,皆一二十围”。可见它的壮硕巨大;明代学者吴拭居武夷时,还曾特别丈量过巨树的尺寸,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会真庙大树合十三抱,大王峰绝顶礼斗坛巨树合二十抱!以每抱1.6米计,合32米,相当于直径十米的高塔。现今世界最大的树是美国名为“谢尔曼将军”的一棵红杉,围径也不过是30.7米,据称年龄5000年左右。如此巨大的树,立于格外孤峭高耸的大王峰巅,真可谓“登高而招”了,它的年龄,只能以千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它与它的父老兄弟们,是否目睹过在它脚下的武夷先民们虔敬的祭礼?

它是江南常见的枫树么?

它傲岸的身姿、灿烂的色彩很轻易地就可让所有的蚩尤子民们臣伏。

经考古研究,大王峰上商周时期就有人居住,蚩尤的后裔们有“每迁至一个新的安家之所,要先栽枫木,枫活则居,否则另择新地”的习俗,这树是他们的种的么?

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就已经替我们留下了一个脚注:武夷“会真庙前,大枫扶疏,荫数亩,围数十抱”。它正是我们所假设的枫树。

犬图腾

畲、瑶族的古代先民,视麒犬(盘瓠)为始祖,犬是他们共同的图腾,遗风依然。在漫长的历史中,年年月月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却还保持着自己原始、古朴的风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畲族人传说自己的始祖就居于南山(武夷)。据专家研究,武夷山可能是畲族的发源地。畲人以蓝等为姓,武夷至今犹有地名叫做蓝源。而武夷山的“武”字,在闽越方言中就是“狗(犬)”的意思。

古畲民,也许曾是武夷族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图腾是否也曾是武夷族的旗幡呢?清学者蔡永蒹认定:“古代羲皇,使盘瓠掌闽为七族,因而有七闽之号”(《西山杂志》),那么七闽的图腾与畲家不就一样是视盘瓠为始祖么?

但是,盘瓠除了畲人的“麒犬”的寓意之外,它还有葫芦的意思。葫芦曾是夷人、古越人的主要图腾物。在武夷山还出土过大量的、独特的、闽越国时期的模仿葫芦造型的器皿,可见葫芦的影响。 是犬图腾,还是葫芦图腾呢?

图腾制,在原始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原始部落的迁徒、争战、融合等等,造成部落的演变,他们崇拜的神物因此也会有相应的变更。

历夏、商、周,一千年又一千年,武夷山接受过多少过客呢?他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大山总是一样的冷峻,一样的伟岸,一样的高不可攀。

在武夷山的脚下,武夷族先民们举行过什么样的祭祀呢?他们高歌、狂欢、痛饮,在大山的庇佑里,有哪些生灵曾是他们至尊的神?

一个图腾征服了另一个图腾,留下了强者的选择;一个图腾接受了另一个图腾,成为部落融合的见证,为武夷族留下它的演化史。


http://www.wuyishan.gov.cn/travel/wyxs/shangshui/enigma-103.htm
吾乃東風也 初次見面 請多關照
吾名前者東風候 初候而目掛枡 何卒宜相願候
僕의 名銜은 東風이다. 잘 付託합니다
而武夷山的“武”字,在闽越方言中就是“狗(犬)”的意思。  這個有些牽強了點 那百越人遺民的泰人用泰語講蛇ngu還與武夷山话的武同音同调呢 有沒人考證下 同国语音及声调相近的"五"是什么字?
吾乃東風也 初次見面 請多關照
吾名前者東風候 初候而目掛枡 何卒宜相願候
僕의 名銜은 東風이다. 잘 付託합니다
按有些方言词汇书上写的字 犬 或 狗 ... 觉得都训写或音有存疑 似否其字
吾乃東風也 初次見面 請多關照
吾名前者東風候 初候而目掛枡 何卒宜相願候
僕의 名銜은 東風이다. 잘 付託합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