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印书局 辉煌不再 后人叹尘封往事[c]

2005-12-16 东南快报
http://www.paper.com.cn/news/daynews/05121628.htm

           名称:美华印书局
           地址:福州仓山天安里14号
           建造年代:1859年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型
           主持建设:传教士美国人
                          麦利和(英译)
           现居住者:拆迁户

    2005年12月11日下午4点,福州华侨新村40号玫瑰园,负责仓山古建筑普查的研究员纪旺给我们找来了美华印书局的资料。白纸黑字上赫然写着“天安堂14号”“砖木结构,严重破坏”字样,面对这个开创福建印刷业新纪元的书局的境遇,我们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夕阳正西下,在华美的玫瑰园里,在天安堂这个美好名字的背后,我看到我们的希望正一寸寸被时光吞噬。

老牧师带走宝贵记忆

    在寒风瑟瑟的仓前路上瞎转,两位老人家看不过去,主动给我们指路,我们才得以找到天安里。一条石梯蜿蜒而上,爬了百来级,终于看到了天安里14号,可是大家都难以相信自己的双眼,“确定是14号吗?真的是这吗?”“应该是吧,天安堂对面啊!”问得迷茫,回答得也犹豫。

印书局辉煌不再 后人叹尘封往事

    正对着天安堂的这幢房子,整面水泥抹墙,绿漆长方木窗,几道铁门当前,和普通的住房无异。再往上走到台阶的尽头,登高远眺,终于能大致看到房子的情况。

    房子有四层,灰白的砖添上黑瓦以及被岁月熏黑的木柱,整座房子黯淡无光。房子里偶有轻烟飘起,人声却稀少得很。因为住户挺多,大家你搭一块篷布,我盖个小屋顶,活像无数个鸽笼悬在半空,由于交叉覆盖严重,满眼的杂乱无章,房子根本无法一览无遗。远远地,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孤单的身影,端着盆水,跨过门槛,走出高大却清冷的门庭,“啪”地一声,把水泼在了门口。

    约两周前,在天安堂信徒以及周围居民们不舍的目光中,80多岁的许洛斌老牧师离开了,而与此一起被埋葬的是老牧师那宝贵的记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美华印书局的。

    随着最后一位知情者的消逝,关于美华印书局,就剩下周围居民们得自老牧师处的,零零落落的记忆。就是这些残缺不全的碎片,拼接出美华印书局模糊的背影。

    我们敲开了一位楼下住户的门,他姓李,20岁光景,是个信徒,缘此,年轻又有着明亮双眼的他是老牧师的忠实听众。

    “听老牧师说,原来美华印书局是和天安堂连在一块的。这里原来是使馆,还插着外国的国旗呢!天安堂的主人也住在里面过。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生产大钟的钟厂。现在住这里的有一部分就是钟厂职工。”而这小伙子和另外的住户,则是来自仓前的拆迁户。房子大概住了30户人家,每户有2到3间。

    天安堂如今的牧师陈安俤表示:“我只知道我们的福州话《圣经》,就是《榕腔圣经》,就是在对面印的,还有莆田话《圣经》也是。里面还有座力公纪念楼,房子还在,是因为力宣德传教士贡献较大,为了纪念他,才建的。”

创始福州活版印刷

    对美华印书局的往日情怀,正被岁月一点点抹去。但是史家之笔却没有忘却它的存在,它的功绩。

    美国传教士麦利和(英译)是书局的创始人。1855年他受美国美以美会总布道会派遣来华,于当年6月到达福州。他当年带来了不少小册子,但这些小册子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教徒的需要。根据美国总会的训令,教会应该有印刷厂打印基督徒需要的圣经与文艺书籍。1859年他向美国圣经会要钱,先得到5000元,但被指定3000元专用于印发圣经。工程完工后,书局为四层洋楼。

    1861年麦利和传教士着手筹建书局,在工程完工之后,他亲自去香港和广州采购机器,带回一架美国印刷机和一个中国自制的13点活字雕刻石盘。书局开始运作初期,他自己先在香港印书局学习印刷技术,回来时在广州聘请一位熟知操作印刷机器的工人帮忙,1862年1月正式开工,因有各种当时先进的专业设备,书局的开办不但是福州市现代化活版印刷的创始,也可谓开创了全省印刷界的新纪元。

    书局的顶楼是总经理与正编辑的办公楼,先后曾借给培元书院、英华书院、福音书院为学生宿舍。原设在观音井的美化书坊停办时,也移设在此处,后来左海公报办公处也移到此楼。书局的第二、第三层楼当时是主要的工厂,内设印刷车间、装订室、铅版印刷工厂、手工工作室,以及储藏间。此外,又设有专管寄递及收取各种费用的办公室。书局的最底层为职工家属宿舍。

20051216090001.jpg

见证八闽先进出版技术

    “尽管美华印书局在开创之初主要是印刷《圣经》或是阐述宗教教义的书籍,但是它却起到了把西方近代先进的印刷术介绍到福建的作用,而成为西方近代印刷术应用于福建出版印刷业的开端。”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的林金水教授告诉我们,美华印书局引进了美国印刷机器即字模,又引进先进的中英文铅字,不仅提高了印刷的速度,而且也便于排版、减少错误,字迹美观、光洁,从而使中国古老的木雕版和石印版印刷方法在福建逐渐被淘汰。

    当时美华印书局的规模和业务范围,通过一则广告可见一斑。

    1912年第21期的《左海公道报》,广告曰:“本局开设南台仓前山四层大洋楼五十载于兹矣。是为闽省活版创始。艺徒娴习,叠经同道之聘征。机器扩充,迭许大家之借托,随时购买,逐件新奇,兼置模坯,自行铸造大小华英活字,品类殊繁,铜铅花素,围栏清明且丽,所应需机件独推此完全。发售教会经书、承印中西图籍、著编报纸、执照、仿单、股票、招帖,摆调精良,订装美致,以及泰西各种色纸、名笺、洋簿、文具俱全,足供采用。”

    此时的美华书局,受时代大潮的冲击,已不仅囿于印刷宗教书籍,而是把业务范围扩了一大圈,在美华印书局的影响下,福建出版印刷业发展迅速,一跃而成为全国第四位。这里又有资料可作佐证,《中华归主》一书中统计了1909年至1911年三年全国报刊发行量前四位的城市,“最多之地点为北京,次为上海,再次为广州,再次为福州”。这足以说明,福建的出版印刷业已居全国的先进行列。

    听完林金水教授的介绍,我们顿时对眼前这已经完全不着当年辉煌痕迹的老房子,肃然起敬。传教士麦利和站在书局高处指点仓山,印刷工人进进出出忙碌不已,业务单子如雪片飞至,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专家点评

    仓山古建筑研究员纪旺:“房子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已经严重损坏,原有墙体临江段近年倒塌,经过修复,内多有搭盖。墙被刷过,只有壁炉的烟囱还在,早期归属天安堂,周边无绿化。住在房子里的人对书局的情况一无所知,十分可惜!”

记者手记
20051216085940.jpg
    和美华印书局相比,梦园、居安里7号是幸运的,他们都保有自己完整的身躯,而美华书局却早已消失在人们记忆的深处。忘记过去就是一种背叛,特别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福州人。古老的福州,还有多少余味尚存,年轻的福州人,你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又有几许?离开林金水教授家,他的谆谆教诲依然暖暖地藏在心头,“你们报道老房子好啊,一定要坚持做下去,我支持你们!”

    我们心头的使命感更加强烈,责任更加明朗,我们要用自己的笔永恒地记录下曾经拥有的过往,让新老福州人了解家乡,了解家乡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往事。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这记者写的真动感情,很少见到本土情结这么深的报道……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