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楼上的,我不太相信“有”“六”“人”这样的基本词汇的白读音会丢失。
邵武话早期可能和闽北语很像,远指代词都是“兀”(建瓯u建阳o邵武o,韵母对应),和沿海闽语的“许”不同。

山西和陕西的方言也是“兀”。

奇怪的是中国西北的方言在指示代词的后面也都喜欢加 /t-/,如闽北语有的加/ti/,有的加/te/,山西陕西有的加/ti/,有的加/ta/

闽北语:  哪里有水?那里。nai te ieu sy ?  u te
陕西一带:哪里有水?那里。nai ta ieu fui ? vu ta

除了闽北和西北之外,少数西南官话的远指代词也是“兀”

[ 本帖最後由 建州人 於 2009-9-24 21:12 編輯 ]
原帖由 建州人 於 2009-9-24 20:55 發表
回楼上的,我不太相信“有”“六”“人”这样的基本词汇的白读音会丢失。
閩縣人天天說閩江, 可是閩的話音還是消失了, 還有什麼不可信的.
白讀層的消失跟移民潮有關.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原帖由 Nguang 於 2009-9-24 21:15 發表


閩縣人天天說閩江, 可是閩的話音還是消失了, 還有什麼不可信的.
白讀層的消失跟移民潮有關.
“闽”字不同,这类口语不用的字是最容易受影响的了。
但“有”“六”“九”“人(闽东nong闽南nang/lang)”这类字的白读音要想被取代,几乎不可能。

而且“有”“九”代表了一大类的韵母,闽北语都没有异读:
有油游友:ieu
牛扭纽:nieu
救九舅究旧:kieu
就酒:tsieu

这类字,闽北语只有一个字韵母有异读,就是“流(文lieu白lao)”,但就一个字,可能是方言接触造成的。这个字只能做为特例,就像普通话个别多音字一样。
如果闽北语这组韵母有白读层,怎么可能被取代得没了影子?以闽北语其他有异读的韵母的情况来看,肯定能发现很多字有白读,而且有些字口语只用白读。但这组韵母闽北语没有,只能说明闽北语这组韵母从来都没有白读层。

与这组字相类似的还有“马”“白”
闽北语只有“马ma”“白pa”,闽南语除此之外,还有白读韵母。

马英九:
闽北语:ma ying kieu
三个字都是唯一的读音,没有多音字。而闽南语“马”和“九”都有两个读音,自然没法对应

[ 本帖最後由 建州人 於 2009-9-24 21:38 編輯 ]
唉... 不要亂說... 江邊人怎能天天不說閩江呢.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原帖由 Nguang 於 2009-9-25 21:04 發表
唉... 不要亂說... 江邊人怎能天天不說閩江呢.
以我的猜度,口语中“江”或“溪”会常说,而不会刻意强调“闽江”。

另外,“闽”这种字和“有”“九”“六”“人”等字还是根本不同的。

回复 #16 建州人 的帖子

政和腔保留了六的白读su

回復 #17 建宁字 的帖子

“六”入聲舒化之後讀什麽調呢?閩北語來母都變作“ s  "了嗎?這個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閩北語的入聲很複雜

有的入聲字只是單純的脫落韻尾, 聲調還是入聲調. 六還是讀下入聲, ly53 (建甌話下入調值是53).
但是有的入聲字混入其他聲調中, 這有點像你們黎話失[ʔ]韻尾的清入聲字讀55高去.
來母讀 s 是延承古音, 不是後期音韻演進, 所以讀 s 聲的字音全是相關本字的話音. 由於是延承古音, 所以並非所有的來母字都讀 s 聲, 移民疊加與語言演進'消滅'了很多來母字 s 聲的話音. 相關的研究可以見 <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 第二章第三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354015.html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回復 #18 jmraymond 的帖子

19L解释得很清楚,俺搞不清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