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bueh、berh:欲也。

(台羅)
一、原始語為phera,phor,phori,世界各大語系都有所保留,如印歐語(拉丁語變化不大,日耳爾語如英文for)、阿爾泰語Pheri(u)。
皆有。
  漢越同源語讀Pori。(見王力《嶺南學報,第九卷.第一期,〈古漢越語研究〉第59頁》)
  客語讀「為」作bi5,口語亦有作be者,
  為之中古音ui5,b與u互轉(w, v)似乎不少見。
  閩南語表目之用語讀beh、bueh、berh。應該與之同源。
二、文獻中,的確有表目的之用語,
  為:無為/有為(見道德經)。
  卜:戲文用字,表音。又作「要卜」,多了「要」的意符。
  每:
  《史記﹐伯夷列傳》《漢書﹐賈誼傳》眾庶每生。(人民要生存)漢代用語。                                                                    
  《敦煌變文﹐(廬)山遠公話》每謝君王﹐請命尼僧﹐卻擬歸山。(要辭報君王﹐讓尼僧﹐再打算回山去。)(陳冠學先生網站用例)                                                                                
  《敦煌變文﹐孔子項橐相問書》樹樹每量無百尺。(一棵棵的樹要量高度﹐無一棵有一百尺高的。)(陳冠學先生網站用例)                                                                                
三、小結,閩南語表目之用語讀beh、bueh、berh,可能表記為「為」。
四、如果本文可以開啟一扇可能之窗,希望有人可以幫忙補充比較各地表「目的」用語之發音,以確認是否合用。

[ 本帖最後由 魚美人 於 2011-1-30 16:34 編輯 ]

回復 #1 魚美人 的帖子

汕埠:àiⁿ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客語"為"是vi,ui-->vi,(對岸許多人的普通話也有這現象),
而樓主的來自"漢越同源語讀Pori"說法主張的是p->b->v,
兩者顯然不是一回事,

閩南語b對應到客語多數是m,
少數對應到v則是後來微母字在客語裡輕唇化的結果,
也就是說如果要主張b、v對轉須是個微母字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5-17 02:3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