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建州人 於 2011-7-2 01:09 發表
以前看过资料,藏语的“我”“鱼”“五”,词根都是nga
对应闽北语:
吾ngu
五ngu
鱼ngy (y表示普通话鱼的韵母)
這三字南方各語幾乎都是ng聲母,所以呢?

回復 #5 Lim 的帖子

这个我明白。我只是想隐藏一些信息罢了,(*^__^*) 嘻嘻……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现在藏汉同源的论述不是稀罕事了,既然闽北语是汉语的子集,闽北语和藏语也会有同源关系,除非闽北语不是汉语才显得这个题目比较特别
[quote]原帖由 Lim 於 2011-7-2 09:01 發表









4. 誰說語法、詞彙高度同構?
(1)部分动词本身有自动和使动的曲折变化。在卫藏方言和康区方言里靠不同的声调来表示,在安多方言里则用辅音和元音的曲折变化来表示。
(2)卫藏方言里用附加手段来表示形容词的“级”范畴,即普通级、较高级和最高级。康区方言普通和较高级也靠附加手段,最高级则加副词来表示。安多方言里均用加副词来表示形容词的三个级。
(3)在卫藏方言中,疑问句是在动词后附加疑问语气词来表示,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则在动词前附加疑问副词来表示。
(4)经过比较,三大方言之间的同源词占百分之七十二至百分之八十六,非同源词占百分之十四至百分之二十八。
(來源: 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我看不比閩北語和閩南與更同構嘛
------------------------------------
同源词百分之七十二至百分之八十六,这个就高的太多了
对于用拼音表意的语言,这可是实打实的
一般有同源词有80%只有的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已经达到相通的临界点了。(漳泉话和潮州话的词汇相似度也就这种程度)
因为这80%的基础上,核心词汇和基础词汇基本会有90%以上。

闽北语和闽南语的地道词汇完全拼音化的,能有50%同源就是高估了。

我在前个帖子举过例子,

没方言词的短句(占生活的30%):
水拿出去倒sy-na-ts'y-k‘o-tau
水倒出去sy-tau-ts'y-k’o
----------------------
恐怕没一个字读音相同的。别说什么对应,只有是汉语,上面的字音都有对应,人家相互之间(如普语和粤语之间)的对应更简单,至少没那么多文白异度之类的。闽南语我只知道“水”是ts'ui,“出”可能是ts'i,“倒”可能是to,“去”可能是是k‘i


有方言词的语句(占生活的70%):
兀阿娘xie雅时,u-a-nioη-sie-ηa-si
兀女人真 好觑,u-ny-neiη-tseiη-xau-ts'u
--------------------------
那女人真漂亮,用闽南语写出来,“许查普很水”,再拼音化,和闽北语对比,那就是完全不相干的语言,没一个词汇一样,没一个音节能有联系的。
这样的句子占语言中的70%。


闽北语和闽南语的地道词汇完全拼音化的,能有50%同源就是高估了。

藏语三大方言的词汇差别就是漳泉话和潮州话的差别,难怪相互适应后可以简单相通。
原帖由 Lim 於 2011-7-2 09:05 發表


這三字南方各語幾乎都是ng聲母,所以呢?
所以,汉语和藏语同源啊
另外,闽北语等南方方言比官话存古啊
就这些
>>"...对于用拼音表意的语言,这可是实打实的
一般有同源词有80%只有的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已经达到相通的临界点了。(漳泉话和潮州话的词汇相似度也就这种程度)
因为这80%的基础上,核心词汇和基础词汇基本会有90%以上。

闽北语和闽南语的地道词汇完全拼音化的,能有50%同源就是高估了。"

闽北语和闽南语的地道词汇完全拼音化的,能有50%同源就是高估了。

>>"...藏语三大方言的词汇差别就是漳泉话和潮州话的差别,难怪相互适应后可以简单相通。..."

1. 詞彙同不同源跟拼音化表示後長得一不一樣有何關係?
原來你連"同源"是什麼都不知道,
dish和tisch用拼音表示後有一樣嗎? 甚至連現代意義都不一樣了,但他仍是同源詞,

2. 別憑直觀印象,自己去找找論文裡閩北語和諸閩語同源詞比例多少,
讓學術研究的數據說話,而不是你的直覺,

3. 誰跟你說現在藏語這三方言是"完全拼音化"實打實的?
他們是用基於七世紀官方的共同書面語,

4. 你又選擇性看文了,請看藏語這三方言的語法差異部分,
曲折變化的差異這一點,就不是分析語的閩北語和閩南語能達到的差異


先把"同源詞"的概念搞清楚,OK
回楼上。

1. 詞彙同不同源跟拼音化表示後長得一不一樣有何關係?
原來你連"同源"是什麼都不知道,
dish和tisch用拼音表示後有一樣嗎? 甚至連現代意義都不一樣了,但他仍是同源詞,
-----------------------------------------
这个问题太幼稚了。
我当然知道同源,连英语“with”和德语“mit“都同源,
如果读音基本相同才同源,那闽北语和闽南语连5%都到不了。
我是说用拼音表示后,可以排除训读等的影响。
同时,也能减小汉字联想,如闽北语“面帕”和普通话“毛巾”,有汉字的联想,可以猜出基本的意思,但这样的词不属于同源词。

总之,我说的闽北语和闽南语同源词不到50%,就是指本字(汉字)写出的词。


. 別憑直觀印象,自己去找找論文裡閩北語和諸閩語同源詞比例多少,
讓學術研究的數據說話,而不是你的直覺,
------------------------------------------
在口语中,绝对低于50%。


3. 誰跟你說現在藏語這三方言是"完全拼音化"實打實的?
他們是用基於七世紀官方的共同書面語,
------------------------------------------
别管人家同源度对应性高的原因。只管事实。

4. 你又選擇性看文了,請看藏語這三方言的語法差異部分,
曲折變化的差異這一點,就不是分析語的閩北語和閩南語能達到的差異
------------------------------------------
哪个能有什么影响?
闽北语和闽南语“哪里”“为何”“如何”等的差别造成的隔阂就和人家那点差别差不多了

荷兰语没有“格”,两个“性”,德语四个“格”,三个“性”,照样相通(相互适应)
更有甚者,俄语6个“格”,保加利亚语完全没有“格”,照样相通的。
建州人和台湾一些学者拼命为台湾闽南语“脱闽”的行为倒是蛮契合,可以私底下和对岸交流交流他们是如何脱闽的,好给你理论补充补充。
to建州:

1. 你要主張閩北語和諸閩語同源詞比例低於50%,
有可能但請提出學術證據,諸閩語可不只是閩南語,
我是很懷疑,因為據王育德的paper,北京和廈門都有48.9%,
(雖然我不是很信服這個數據)
建議你可去找找李如龍或陳章太等論文有沒有相關數據或引用來源,
我是對閩北語沒有愛所以懶得找,


2. 你要主張三種藏語方言之間可以互相通話,有可能但請提出學術證據,
此三種方言是基於七世紀所建立的書面語文字互通,並不是口語,
我手邊的資料都是"三種方言通話有一定困難"、"不知道對方講什麼",
例如某港藏語教學教材:
http://www.buddhist-bookshop.com/kcc/kcc023.pdf
藏語概論專書: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578053/
(其他一些會被he..xie的網頁我就不附了)

2.1 就算他們可以通話也無法否認一些文獻把它們作為語種的事實,
(例如民族語),
也就是說他們如同閩北語一樣在一些文獻被視做方言、在另一些則被視做語種,
而你對閩北語和這三種藏語卻用直觀印象決定了你的雙重標準,
而你的直觀印象來自於你的熟悉程度,越熟悉越覺差異巨大,反之則"都可以相互適應",

2.2 藏語也不是只有這三種方言,
若按照西義郎的劃分法,巴爾蒂語、拉達克語和這三者能互通嗎?


3. 又是誰跟你說荷語和德語相通,俄語和保加利亞語相通,
有可能但請提出學術證據,尤其是後者跨越了語支,

3.1你說三種藏語可以相通所以他們的地位只能是方言,
卻又舉例說兩個可以相通的語言但卻跨越了語種甚至跨越了語支,
你不覺得你又雙重標準了嗎?

5. 不管論譜系、論對應、論同源詞.......,
你都貼上"sy-na-ts'y-k‘o-tau...bla bla沒有一個音節相同",
你確定你知道自己在講些什麼嗎?
一句話裡音節相不相同決定上述三項嗎?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7-3 04:02 編輯 ]
原帖由 浊音dz 於 2011-7-2 23:35 發表
建州人和台湾一些学者拼命为台湾闽南语“脱闽”的行为倒是蛮契合,可以私底下和对岸交流交流他们是如何脱闽的,好给你理论补充补充。
就怕他們只有主張"脫閩南"或"脫閩字"的,
還沒有跳躍到牛B"脫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