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缹、殕

缶、缹、殕,此三字,據《廣韻》是同音字。在《漢字古今音資料庫》關於三鄉話語音資料中,此三字均付闕如:

缶, 缹, 殕.jpg

此三字雖非國語/粵音的常見字,在生活三鄉話中,用頻可不算低,不過字音各異。

缶(俗作「煲」)〔pɐu44〕或〔pɔ44〕:水缶 - tsui35*32 pɐu44 (煮茶鍋) 茶煲.jpg
缹(俗作「煲」)〔pɐu33〕:缹茶 - pɐu33  tɐi55(煮茶)
殕〔pʰu35〕:臭殕 - tsʰeu21*33  pʰu35(發霉的氣味)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11-29 09:22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这个“煲”字 有两种读音 动词读pau33 名词读pau55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回復 #2 jmraymond 的帖子

三鄉人一面倒認為三鄉話是不能寫的,要寫先得把它化為粵語,化不了的,在粵語裡找個同音字頂包。例如「三鄉瀨粉」的「瀨」,「白水餃」的「餃」,都完全脫離了原義。這個「瀨」本作「酹」;而「餃」本作「攪」,原義都是「動詞」,說明這兩種「茶果」的獨特製程。以下連結文章中也有若干其他類似的處理。

http://www.cfucn.com/mzsx/k/20120426/16828.html

「缶、缹、殕」三字,相信也不是鄉親們普遍認識的,即使在閱讀中遇到「缶、缹」兩字,也未必聯想到他們所認識的「煲」字。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澳門的「澳廣視」《粵音正讀》認為,「煲」的正寫因詞性而異,名詞寫「瓿」,動詞寫「缶」。

我個人也相信「煲」的正寫因詞性而異,但是認為名詞寫「缶」,動詞則寫「缹」。(宋.陸游.寺居睡覺詩:「披衣起坐清羸甚,想像雲堂缹粥香。」)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