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資料保存]閩東語介紹

看看時間, 都兩年多. 這篇文章還用新羅標音.
文章只做資料蒐藏於此, 錯對不論了.

閩東語介紹

作者: NGUYEN     时间: 2005-7-15 10:47 AM    标题: 閩東語介紹

 閩東語(Ming Toyng Ngỹ)顧名思義,就是福建東部的語言.它的使用範圍包括了今天福建的東部、東北部以及閩浙交界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近九百多萬.在閩越(Mĩng Uoh)諸語言中屬於海岸類閩語(或曰東部閩語),同閩東語最接近的語言是通行於今天福建莆田一帶的興化語(Hỉng Huã Ngỹ),其次是閩南語(Mĩng Nảng Ngỹ 或台語).

文法和詞彙

 閩東語是一種單音節的孤立語,每個音節都有一個固定的涵義.用一個以上的音節表達一個意義的情況很少,而且多是外來語或者古閩越語的遺留詞彙.閩東語據信形成於唐末.閩東語是多來源的語言,但是最主要的兩個來源是歷史上北來漢人帶來的漢語,以及福建本土的古閩越語.今天在閩東語的文法和詞彙有很多古漢語的影子,也有很多古越語的特徵.但是同華語卻有比較大的差別,很多的閩東語文法結構或詞彙在華語中是不存在的.

 閩東語文句的基本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改變文句的意思主要通過「改變詞彙位置」或「在謂語前後插入不同的補語」兩種方法進行.
 文句舉例: 
 1、肯定文句的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
 例如: I kang Chuŏ. (伊/主語 挸/謂語 厝/賓語)/他(用濕布)擦地板.
 2、當要否定文句的時候,通常在謂語前添加否定字「mỏ 無」.
 例如: I mỏ kang Chuŏ. (伊 無-挸 厝)
 3、在表示動作將來時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字「puoh (漢字有的時候寫成『卜』或訓讀做『欲』)」.(羅馬文句中聲調符號的不同是變調的緣故,下文另述.)
 例如: I puòh kang Chuŏ. (伊 欲-挸 厝)
 4、在表示動作正在進行的時候,在謂語加字「lẽ (無字,暫時用『口禮』表示)」或字「tuoh (著)」或兩者的合成詞「tuoh lẽ」. 
 例如: I lĕ kang Chuŏ. I tuoh kang Chuŏ. I tuoh lẽ kang Chuŏ. (伊 口禮-挸 厝;伊 著-挸 厝;伊 著口禮-挸 厝)
 5、在表示動作完成的時候,在謂語後添加字「khŏ lãu (去了)」,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通常省略.
 例如: Chuŏ kang khõ lãu. (厝 挸-去了);或: I Chuŏ kang khõ lãu. (伊 厝 挸-去了)
 6、表示禁止或阻止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禁止詞「ng toyng (呣通((ng的漢字未確考,本文暫時寫作『呣』)))」,該詞通常合音為「noyng (無字,本文暫用『噤』)」.
 例如: Nỹ nŏyng kang Chuŏ. (汝 噤-挸 厝) 或:Nỹ ng toyng kang Chuŏ. (汝 呣通-挸 厝)
  7、表示不必要做該動作的時候,在謂語前添加詞「ng sãi (呣使)」;強調的時候則將賓語同時將賓語提到謂語前面.主語省略.
 例如:Ng sãi kang Chuŏ. (呣使-挸 厝);或: Chuŏ ng sái kãng. (厝 呣使-挸)

 閩東語的大部分詞彙來自古漢語,例如:lôy(濾),Hua(花),Huô(雨);也有一部分來自古代閩越族的語言,例如:nôung(小),paik(知);還有部分來自古吳語或古楚語,例如:i(他),cha(病情好轉),suoh(一;數詞).
 現代閩東語從華語中吸收了很多新詞,並且這些新詞慢慢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華語影響的逐步擴大而逐步代替原有的辭彙.例如:airplane 飛船現在基本上用「飛機」;有些同形異義的詞也因為使用頻率低,其原先涵義被華語詞的含意.例如:如果;原先的意思是「果然,如人所料的結果那樣」,現在它的涵義已經轉變成了「假如,假定」.原先的涵義已基本消失不用.
  閩東語的所有詞類都沒有詞型的變化.名詞也沒有文法上的性別.名詞從屬關係通常靠從屬詞「ki (其,羅馬字書寫的時候,省略做k)」來表達,從屬詞根據不同的情況可省略.
  閩東語的數詞基本沿用古漢語的數詞,但是卻保留了古楚語的「一」,這也是所有閩越系語言的共性,是區別於其他漢語言的重要標誌.古楚語「一」的遺留詞今天在閩東語中唸suoh,人們通常將它寫成「蜀」,它古漢語數詞「一(eik)」並用,但是分工不同.例如可以說「suoh 百」卻不能說「一百」;可以說「一環兩(一零二)」卻不能說「suoh 環兩」.同「蜀」一樣,表示雙數的數詞也有「二」跟「兩」對立並用.
 閩東語的形容詞多數情況下是放置在受修飾詞的前面,例如:藍-色、大-碗.但是在少數的情況下,也會放在受修飾詞的後面,例如:儂-客(客人)、鴨-牳(母鴨)、雨-濛(濛濛細的雨)等.
 閩東語的動詞沒有詞型的變化,但有兩個獨特的音節變化,一是「添音節」,一是「分音節」.「添音節」變化指的是用動詞的聲母同韻母i結合(沒有聲母的詞,直接添加韻母i),在動詞前產生新的音節.例如:
          購買 mâ => m-i mâ => mi-mâ;     
          踢打 theik => th-i theik => thi-theik
    行走 kiảng => k-i kiảng => ki-kiảng 
          壓按  aik => i aik => i-aik 
 「分音節」的變化是將單字動詞的音韻從聲韻結合的部分切開,聲母同第一個韻母結合生成新音節,然後用聲母L跟韻母結合,以補全破損的本字音節,這種現象在漢語語言學術界被成為「切腳詞」,據信是先秦時期秘語系統的遺留.也有人認為這是古漢語複合聲母的遺留.例如:
          滾動 kảu => kã l-ảu => kã-lảu   
          滾  kũng => kũ l-ũng => kũ-lũng
          掰開 pak => pa l-ak => pa-lak    
          蜷縮  uo => uo l-uo => uo-luo
tension
閩東語在各地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官話、吳語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音韻發生了不少的變化,造成了一定的地域上的隔閡.依據這些地理上的音韻差異我們可以將閩東語劃分成侯官、福寧、浙南3個方言區.閩東語的侯官方言跟福寧方言在歷史上受到閩越系以外的語言的影響較小,保留了比較多的閩越系語言的音韻和文法特色,加之使用人口較多,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們將這兩者稱為閩東語的「主流方言」;而浙南方言由於地理的疏遠、政治區劃的隔閡以及受到吳語的影響,同主流方言的關係比較疏遠,屬於邊緣閩越語.其音韻體系同主流方言的音韻體系有比較大的差異.同主流方言區的人完全無法口頭交流. 
 在聲母部分,閩東語具有下面8個特徵. 
 1,無脣齒擦音「F」或「V」.
  2,無鼻韻母和濁聲母(福州話變聲過程中產生的濁擦音/ß/除外)
 3,共同擁有15個主流聲母,分別是/h/、/ø/、/p/、/p’/、/k/、/k’/、/t/、/th/、/s/、/ts/、/ts’/、/l/、 /m/、/n/、/ŋ/.福州話在變聲過程中產生兩個新聲母,福安話根據「安腔八音」的記載,還擁有/j/、/w/兩個聲母.
 4,各方言的代表方音中鼻韻尾和促聲韻尾都各只有一個,/ŋ/、/ʔ/.
 5,各方言根據縣境的不同,促聲韻尾有兩個或三個,但不具備廣韻中的全部.例如,除福清和福州等地外的大多數地方的侯官方言有/ʔ/和/k/.福寧方言區的柘榮縣/ʔ/和/k/,寧德有/p/和/k/,周寧縣則有/t/、/ʔ/和/k/三個 
 6,福寧方言根據縣境的不同,鼻韻尾有兩個,但不具備廣韻中的全部.例如,寧德有/m/、/ŋ/,周寧縣有/n/、/ŋ/
 在韻母部分,閩東語的特徵如下
 1,兩個主流方言都具備閩東語的7個基礎單韻母:/a/、/ɛ/、/i/、/o/、/œ/、/u/、/y/.但福安和福鼎的地方音中沒有/y/.
 2,侯官方言和福寧方言的寧德、福安(後面4個)有/ɑ/和/a/、/o/和/ɔ/、/ø/和/œ/之分
 3,侯官方言的複合韻母較多.例如/øy/、/ei/等
 聲調部分
 1,侯官和福寧都有7個聲.陰平(溫)、陰入(急)、陽平(玄)、陽去(問)、陰去(重)、上聲(底) 、陽入(奪).浙南蠻講無上聲調
 2,根據地點的不同,各地的聲值也有所不同.
 3,有變調現象[/font
]
tension
獨特的浙南方言
  浙南方言(Cièk Nảng Huòng Ngyỏng)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南部泰順縣和蒼南縣境內,使用人口約為44萬.浙南方言分做兩派,泰順境內的叫做「蠻講」,蒼南境內的叫做「蠻話」.由於該方言使用地域偏僻、使用人口較少,所以該方言不像侯官方言和福寧方言那樣擁有比較豐富的研究資料或文字作品.
 浙南方言是唯一一種有脣齒擦音「F」和「V」的閩東語方言,並且這在閩越諸語言中也是比較罕見的.據信這是受了浙江吳語的影響形成的.除了脣齒音以外,還有其他不少的音韻特色.我們列出浙南方言(蠻講部分)的聲母以方便同閩東語的其他兩個方言做比較.
 /h/、/ø/、/p/、/p’/、/k/、/k’/、/t/、/th/、/s/、/ts/、/ts’/、/l/、/m/、/n/、/ŋ/
 /f/、/v/、/tɕ/、/tɕ’/、/ɕ/、/ɲ/
(/tɕ/、/tɕ’/、/ɕ/讀音類似華語的「基」、「七」、「悉」,/ɲ/的讀音同法語的gn相同.)
  上面列表中藍色的6聲母不但是福寧方言和侯官方言所不具備的,在純閩越諸語中也是沒有的.
 浙南方言的另一個音韻特徵就是部份字的鼻韻尾脫落.例如侯官方言將「天光」唸做/t’ieŋ kuoŋ /,但是在蠻講裡面它們的韻尾脫落,唸成了/ t’ie kuo /.又例如侯官方言將「店囝」唸做/taiŋ (k-)ŋiaŋ /,但是在蠻講裡面它們的韻尾脫落,唸成了/ tie kie /.究竟這是原始閩越語的鼻韻母遺留還是受了吳語影響改變的,尚不知曉.
  浙南同其他的閩東方言一樣,也有比較豐富的本讀和又讀(即所謂的「白讀」、「文讀」).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已經基本被侯官方言棄用的「雨」的本讀在蠻講依然還在使用,例如「盪雨」/ tɔuŋ y/,已經不唸/ tɔuŋ huo/,但是蠻講依然唸做/to hou/.

存古的福寧方言
 福寧方言(Hùk Nỉng Huòng Ngyỏng)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福建東北部的交溪流域跟霍童溪流域.包括今天的福安,寧德,壽寧、周寧、福鼎、柘榮、霞浦.由於福寧方言分布的地區是歷史上福寧府的轄境,故名.使用人口大約為260萬.由於福安曾經一直是福寧府的駐地,所以福安話在該方言區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可以通行該區的所有縣.
   由於福寧方言區的地理環境比較閉塞,所以該方言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早期閩東語的音韻特點.例如不同的地方有促聲韻尾有p、t、k不同程度的保留.鼻韻尾也隨著地方的不同,不同程度的保留著m、ng、n

多產的侯官方言
 侯官方言(Au Kuang Huòng Ngyỏng)的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閩江流域以及它的支流大樟溪流域,包括今天的福州、閩侯、古田、連江、羅源、長樂、平潭、福清、永泰、閩清和屏南.該方言是閩東語影響力最大的方言.使用人口約為640萬.通常以福州-閩侯一帶的福州話作為代表.而古田跟福清兩地的侯官方言又跟福州話在聲韻調上有一定的差別,所以講述侯官方言的時候,往往也會附加講述古田話跟福清話
 侯官方言的音韻特點是音韻變化豐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唸不同的聲調,不同的韻母以及不同的聲母.概括起來就是變韻(母)、變聲(母)以及變(聲)調.
  變韻.變韻是侯官方言大部分地方都有的語言現象,在侯官方言區北部的古田、屏南、羅源三地沒有變韻現象.比如「八」、「隻」兩字本音是paik (paiʔ24)、ciek (tsieʔ24),當他們組合成詞以後,「八」的韻母要發生變化,「八隻」peih ciek (peiʔ5 tsieʔ24).
 變聲.變聲是福州話特有的現象,福清話和古田話都沒有這種現象.變聲指的是詞彙尾字的聲母會隨前字的韻尾變化.這種變化有涉及喉(k, kh, h, ø)、齒(t, th, c, ch, s, l)、唇(p, ph)三組12個聲母,分做兩種情形(聲母鼻音化和聲母類化)變化,共有7種規則.例如「閩」、「東」兩字本音是Mĩng (miŋ33)、Toyng (toyŋ55),當他們組合成詞以後,「東」的聲母發生「聲母鼻音化」,「閩東」Mìng-noyng (miŋ21 noyŋ55).又例如「下」、「晝」兩字本音是Â (a242)、Tău(tau214),當他們組合成詞以後,「晝」的聲母發生「聲母類化」,「下晝」Ả-lău ( a53 lau214).由於變聲是福州話特有的現象,變化又有規則可尋,加之該現象不是閩東語共有的現象,所以在羅馬字書寫的過程中不會被表達出來,所以「閩東」是Mìng Toyng 而不是Mìng Noyng;「下晝」是 Ả Tău 而不是 Ả Lău  
 變調.變調是閩越諸語共有的現象.指的是詞彙中前字的聲調會隨著後字聲調的不同而不同.拿前面的例子來看,「下」本音是Â (a242),屬重聲,當它同聲調屬問聲的「晝」字組合成詞以後,「下」的聲調由重聲變為玄聲,「下晝」Ả Tău ( a53 lau214);當它跟聲調屬玄聲的「門」字組合成詞的時候,「下」的聲調又由重聲變為底聲,「下門(廈門)」Ã Muỏng ( a33 muoŋ53).
 除了上述的3個音韻特色外,還有下面幾個特色.
 鼻韻尾只有一個.古漢語的三個鼻韻尾m,n,ng全部歸入ng,所以金(kim)=緊(kin)=京(king)=king.
 入聲韻尾在大部分地區只有一個塞喉音/ʔ/,古田話跟福清話存在k跟塞喉音/ʔ/(用H表示)對立,沒有P、T,所以合(hap)=轄(hat)=鶴 (hak)=hah.而存在K、H對立的地方,可能將入聲P、T併入到H中,所以合(hap)=轄(hat)=hah≠鶴(hak)
 鼻聲母L和N不區分.大部分地區雖然L和N不區分,但是由於變聲時候N經常出現,所以N並沒有消失.造成這兩個聲母不分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數的母語者缺乏母語訓音教育造成的.所以在羅馬字的書寫中,依然嚴格區分.

 侯官方言是閩東語3個方言中,書面著作最豐富的方言.區內的福州歷史上一直是該地區的文化中心,所以福州話不僅是該方言區的代表語言,而且用福州話寫成的書面作品也不在少數,最著名的莫過於音韻書籍「戚林八音」、文學著作「閩都別記」和福州話「聖經」.
 雖然閩東語形成時間很早,但是直到明末才有人開始編纂的福州話的音韻書,最著名的是「戚參軍八音字義便覽」和「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聲」,這兩書後來併為「戚林八音」.到了清代,又有人參考「戚林八音」編纂了另一部的侯官方言的音韻書籍「加訂美全八音」.
 「閩都別記」全名為「閩都別記雙峰夢」是一部章回體通俗小說,作者是里人何求,書纂於清代.全書採用福州話寫作.內容涉及福州地名、歷史傳說等.不僅對了解福州的風俗、坊間傳說等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福州話文學作品.
 到了近代,隨著耶穌教(基督新教的當地人稱呼)傳教士來閩傳教,他們為了收到更好的成效,開始用地方語言編纂聖經,這樣可以讓當地人不用學習官話也能閱讀聖經.因為有的人接受過私塾的教育,有的人則沒有受過教育,所以他們印行了漢字版的福州話聖經和平話字(羅馬字)版的福州話聖經.最早的福州話聖經漢字譯本是1852年美華聖經會出版的的馬太福音(編者懷德Moses Clark White)。到了1891年和合譯本聖經最終被譯成福州本土語言並出版,分漢字譯本與平話字譯本兩種。
tension
谢了!长知识了 ,原来浙江片还分[蛮讲]和[蛮话]啊, 蛮讲貌似和其他闽东差别挺大的,不知是根据什么将其纳入闽东语的。
蠻講其實是吳語的發音, 閩語的辭彙.
tension
新罗是怎么在原有平话字上设计的?好像借用越南语的调号?
當時的降號 -̀ 用來表示21調, 於是就選了越南語的無點問號來做53陽平調的符號. 至於怎麼會揀這個符號, 我已經忘記了, 不知道冬冬還是否記得

另外, 上聲本來用短橫, 但是因為短橫跟 y 的結合體 ȳ 所有電腦字體都不支持, 於是我們採用了破浪號, 這樣就能被部分電腦字體支持了.

當時的新羅跟平話字沒有太大的聯繫.
tension
第一次看平话字就觉得像看越南字喃,上维基看过几次,但觉得头晕。不可否认,平话字的确能比较完整的表达闽东方言,但在使用汉字的中国,罗马字的普及的确有点难。 感觉好像扯远了 ~~
原帖由 akinchen 於 2007-10-11 15:18 發表
第一次看平话字就觉得像看越南字喃,上维基看过几次,但觉得头晕。不可否认,平话字的确能比较完整的表达闽东方言,但在使用汉字的中国,罗马字的普及的确有点难。 感觉好像扯远了 ~~ ...
不太可能罢?字喃是基于汉字的,类似方块壮文、契丹大字之类的文字。越南现行的罗马字不是字喃。

这就是字喃的样子:

下面这个连接是越南字喃的教程(不过不全):

http://nom.ghoxy.com/viet_lesson1.php?surrogates=no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晕倒,记错了,我是想说越南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