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学者赴闽寻根――四分之一温州人是福建移民后裔

  ■本报记者 方欣慰 记者后记  

  到底还有多少温州名人是古代长溪人的后裔?温州又有多少姓氏从福建迁徙而来?带着这两个问题,考察回来之后的一天,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图书馆7楼的《温州文献丛书》编辑部浙南谱牒收藏研究中心。  

  据查证,唐代的进士薛正明,宋代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宋代学者陈傅良、曹叔远,宋代诗词学家曹豳,元代平阳诗人陈高、郑昂,明代名人张璁,清代学者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他们的先人均由古代长溪县(主要是赤岸和廉村)迁入温州。  

  《瓯海轶闻》还记载,现在我市平阳县的林、陈、徐姓氏大多都由赤岸迁徙而来;瑞安朱氏、陈氏、市区张氏、乐清刘氏、永嘉李氏、平阳顾氏许多也都由赤岸迁自温州。  

  温州770多万常住人口中,说闽南话的就有200多万人,加上后来改说其他语种的温州人,我市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福建移民的后裔。在各地迁入我市的人口中,以福建最多。这些移民来自福建哪里?这个问题成了我市社科界有关专家、学者日前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7月上旬,市社科联组织我市十多位历史及文化学专家、学者赴福建寻根。考察发现,福建迁入我市的人口,主要来自古代福建省长溪县(现宁德市霞浦县)。我市平阳县的薛、林、陈、徐、顾氏,瑞安朱氏、陈氏,市区张氏,乐清刘氏,永嘉李氏大多都由那里迁徙而来。我市的历史文化名人,唐代进士薛正明,宋代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著名学者陈傅良,学者曹叔远,诗词学家曹豳,元代诗人陈高、郑昂,明代名人张璁,清代学者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他们的先人也均由那里迁入温州。  

  长溪、赤岸今何在

  据学者俞光先生综合过去的研究表明,唐末共有闽人迁温28族,五代时有78族,可以明确其中迁自长溪赤岸的就有51族,占了48%,即唐末、五代时近半的福建移民都来自长溪赤岸。在温州博物馆实藏的清人温州各县朱卷167册中,始祖由福建迁入的有49人,直接注明由福建长溪赤岸迁入的就有20人。  

  据我市历史学会会长、温州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克骄介绍,古代有大量的温州移民都来自福建长溪赤岸。但是古代的长溪、赤岸现在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市的学术界。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市社科联开始组织此次“寻根”之旅,没想到此次考察也引起了我市不少历史学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不少人都表示想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在确定行程之前,市社科联工作人员开始不停地拨打电话,以确定考察地点的大致范围。没想到几圈电话下来,福建省大多数旅行社均不知道长溪、赤岸的具体方位。最后,通过翻阅资料和翻找地图,工作人员大致确定:古代长溪县就在今天福建省的宁德市霞浦县。  

  廉村,薛姓望族外迁  

  七月上旬的一个正午,市社科联工作人员以及我市专家、学者一行十余人首先找到了位于宁德福安市西南穆赛溪西岸,距市区大约30公里处的廉村(古时隶属长溪)。廉村是唐神龙二年(706年)福建第一个进士、左补阙兼太子侍讲薛令之的故乡。据我市专家、学者考证,温州市区以及平阳县大部分薛姓都是廉村薛氏的后人。  

  经过长途跋涉,当我市专家、学者来到廉村时,大家的心情却十分失落。这里除了薛令之的一块碑文和故居遗址之外,其余与温州没有任何关联。当地人称,这里已经没有姓薛的人家了。“姓薛的人家过去是这里的望族,不过老早都搬出去了,后来搬来的都是姓陈的人。”  

  走出廉村,沿着由鹅卵石铺就的古官道往前走,两岸民居高低错落,奇怪的是,这里的溪水滩林、房屋结构、山间小路均与楠溪江十分相似。我市有关学者认为:廉村和温州确有某种关联?  

  沿溪而下,便到了福安市赛歧镇,这里便是古代闽东水道的枢纽中心。有当地人介绍,薛氏先人正是通过这里,以水路取道温州。据考证,温州(古为永嘉)唐代进士薛元长(唐元和元年<806年>登科)、薛正明(唐天佑三年<906年>登科)以及宋代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都是由廉村薛氏迁入我市的后裔。
赤岸,寻根柳暗花明

  按图索骥,我市专家、学者来到位于宁德市霞浦县城东的赤岸村。赤岸村中,溪流澄碧,老榕垂荫,大家在转悠,找到了一座“空海大师庙”,原为纪念唐代日本高僧空海(亦称弘法大师)随遣唐使入唐求法,航行途中遇险、漂泊至赤岸海口登陆而建的一座庙宇。“这里在古代是一个港口,这就对了!”有人惊呼。  

  而后,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副教授林亦修也在一座寺庙前发现了一座名为“赤岸大帝庙重建碑记”的碑文。“这里是古代的赤岸,证据确凿!”林亦修大喜过望,一番照相过来,立马掏出袋中纸笔飞快地全文抄录:“赤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唐宋时代就成为长溪县的海滨重镇……村中‘人烟蚁聚’,辟有四横二纵的道路和十八口水井,并出过‘十八进士’,人民生活颇为富裕……”  

  我市专家、学者在当地一位姓氏研究人员———林修仁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座十分破旧的“林氏宗祠”。据称,这里在唐、宋时人才辈出,赤岸林氏是闽、浙两省林姓的发源地之一。我市平阳县的林姓大多就由此迁徙而来。林修仁提供的一本《八闽名祠大观》(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随即解开了我市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永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陈傅良的身世之谜。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名载国史的林嵩,在唐乾符二年(875年)考中进士,僖宗赦改其为‘擢秀里’,官终金州刺史。”文化名人林嵩是古代福建长溪赤岸人,赤岸在唐乾符二年(875年)被改名为“擢秀里”,因此擢秀里就在古代的长溪赤岸,同样这里也正是陈傅良的祖籍所在。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  

  如今的赤岸到处车来车往、尘土飞扬,温福铁路站点之霞浦站就设在赤岸,工程队进进出出,一切都在紧张的施工过程当中。市社科联副主席蒋省三感叹:一度繁华鼎盛的港口重镇,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成了在地理版图中难觅踪迹的小村落。今后,火车一通,这里就将浓缩为铁路交通的一个站点,许多历史遗迹和古代人文的脚印都将被掩入岁月的尘土,不复存在。  

  宁德,两地渊源悠长

  宁德是这次“寻根”之旅的最后一站,我市专家、学者在宁德市社科联与当地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一场“温州、长溪两地文化渊源研讨会”。  

  据宁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雷维善介绍,宁德,俗称闽东,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南连福州,北接温州,它与温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宁德市博物馆馆长钟亮说,根据了解,早在4000多年前,闽东与浙南尤其是温州之间就有来往。曾经主编过宁德市多本地方志的市人大民侨委主任缪品枚认为,闽东人与温州人之间的民间关系向来友好。宁德师专历史学教授林校生介绍,在古代长溪,去福州与去温州的距离相差不多,但是这里与温州的交通相对方便,这为移民提供了便利。  

  “树挪死,人挪活”。据我市历史学专家介绍,福建移民来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乱,特别是五代时期,福建内战,闽人避乱,大批迁温,如南宋学者陈傅良所属之族等就是五代由长溪赤岸迁入的。另外,乾道二年(1166年)强台风登陆带来暴雨和大潮水,海溢过后,有大量福建移民补籍温州,闽人也相继迁温。  

  “温州是一个高移民社会,温州人善于在流动之中求生存和发展,善于走南闯北,这些都是移民社会的特性。”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据分析,大量移民来温提高了本土温州人的整体素质,养成温州人肯吃苦、敢冒险、能抱团、重教育的新秉性,同时增强了温州文化的多样性。在此次考察结束时,宁德市社科联表示,温州与宁德两市山水相连,以后他们将同我市社科联加强联系,共同研究两地的文化历史渊源。  

此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我记得薛令之父亲是温州过来的吧…然后去开垦厦门了…是厦门最早的姓之一
尊重是一种美德。
鄭張自家和外公家都是福建人。

回復 #5 雙相障礙 的帖子

啊,那鄭張會說閩語麼?

怎麼覺得他好像母語是溫州話的樣子……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10-3-21 08:11 發表
啊,那鄭張會說閩語麼?

怎麼覺得他好像母語是溫州話的樣子……
定居溫州n百年了…………
福建地名叫溪的很多,温州地区也是。
是不是也是共同的特征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