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朗诵和闽剧、评话中要避免口头交流中的连读变音
http://www.dnkb.com.cn/news/20071221/230222.html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 
 
    这次讲连读(口头交流)变音的问题。普通话和其他方言里也有连读变音的问题,但福州话里,特别是在口头交流时特别明显,而且一个字和不同的字组合,连读时变的音都不一样。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讲的福州话就不可能地道。请试看下列两组词语的比较: 
 
    原词语单字读音              连读后的近似音 
    福州人民                    虎州永民 
    社会主义                    斜为珠义 
    近代                        穷耐 
    播音员                      保音原 
    图书馆                      堵兹晚 
 
    这种连读变音在口头交流时会自然流露,使人听起来顺耳。 
 
     但是,在诗歌(包括民歌)朗诵、闽剧、评话演员读唱词时却不像口头交流那样,或者说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因为诗歌朗诵和闽剧、评话演员运用唱词时要求把字咬准咬死,不能含糊。如:“妾身”、“奉敬”,在口头交流时可能讲成“扯身”、“云敬”。但在唱词“一杯酒,妾身奉敬”里却不能唱成“一杯酒,扯身云敬”。“风雨”、“更上”在口头交流时可能讲成“风语”、“悬上”,但唐诗朗诵到“夜来风雨声”和“更上一层楼”时却要尽量避免连读变音。“茂盛”、“池塘”在口头交流时可能讲成“茂令”、“池郎”,但在评话序头“春天海棠花开茂盛,夏天莲花开池塘……冬天腊梅花艳非常”里也要尽量避免连读变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