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屏山、吴山、济阳等乡的闽南话算是本地话吗

参考:http://bbs.gophor.cn/fujian/viewthread.php?tid=3125

探究大田语言

大田一中高二(4)范晨云等  指导老师:陈玉香

课题的确定:

在我们高二地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中,我们接触到语言文化区这个概念,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对本地的语言特点产生了兴趣。通过观察,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是用普通话,就是课后,同学们也很少用大田的方言交流;生活在城关的人,基本上都会讲普通话,但却不一定会讲大田方言;还有,据说:在福建省的许多高校里都会有这样的现象:来自各个县市的学子,他们在班级是同学,与同学交流一般都使用普通话,而在课后,他们经常会按县市成立老乡会,进行各种活动,其它县市的学子们在活动中一般都用家乡话交流,很少用普通话,而大田籍的学子们,却还是用普通话交流得多,用大田话交流得少,谁都懂得远在他乡,乡音是很亲切的,为什么我们大田人却不爱讲大田话,为什么普通话那么普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语言现象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高二(4)的一些同学成立了“探究大田语言”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范晨云

组员:田富津、田富锃、郭尚尤、吴学洪、周兆洪、张加范、廖尚培、陈龙溢、连加鑫

调查内容:大田人不会讲大田话的原因、大田方言的分布及成因、大田普通话普及的原因。

调查方式:

(1)、实地调查和询问(2)、查阅资料

执笔:范晨云

活动计划:1、我们的学校大田一中,是大田县的最高学府,集中了全县各个乡镇的学子,通过他们,我们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大田县语言的分布状况。因此,我们的活动就从了解同学们的家庭住址开始,方法是:(1)、向各班主任了解各班同学的家庭住址。(2)、全县有18个乡镇,组员分头行动,一个乡镇找一位负责人,让他负责调查本乡镇各村的语言情况,经过汇总就能得出语言文化区的分布。各乡镇的负责人名单如下:

田富津--上京镇、郭尚尤--屏山乡、吴学洪--建设镇、周兆洪--广平镇、

张加范--石牌镇、廖尚培--文江乡、陈龙溢--济阳乡、连加鑫--太华镇、

范晨云--均溪镇、许剑青--桃源镇、谢宏俊--奇韬镇、陈庆鎏--武陵乡、

陈彩霞--吴山乡、吴春兰--梅山乡、张爱芳--前坪乡、陈庆鎏--谢洋乡、

张爱芳--湖美乡、范晨云--华兴乡.

2、采访不会讲大田话的同学,了解原因。

3、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比较,了解大田语言与其它地方语言的不同特点。

4、查阅《大田县志》,了解影响大田语言形成的因素。

调查结果:

一、大田的方言文化区

通过调查汇总,我们了解到:大田县的方言较为复杂,大体可分为:前路话、后路话、闽南话、桃源话、客家话等五种,除客家话外,其余四种属闽南方言。前路话为大田方言的代表。前路话分布于均溪、华兴、石牌、谢洋、武陵、上京、太华、梅山、湖美和前坪等乡镇,以及吴山的梓溪村,其人口和面积均占全县的60%。后路话分布于建设、广平、奇韬和文江等乡镇,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县的22.45%和19.55%。闽南话分布于屏山、吴山、济阳等乡和桃源的新街、旧街、西安、下东坂和广前等村。桃源话分布于桃源多数村和上京的黄城、桂坑、城口、丰田、南坑等村。客家话分布于桃源的上东坂、黄山头,太华的高星,广平的大吉、大竹林等村。

为什么大田的方言如此复杂呢?我们从《大田县志》中找到了答案:大田县原是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分辖之地,处于延、漳、泉三府之交。距各县县治均甚远。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尤溪县14个都、永安县1个都、漳平县1个里10社,德化县1个团置县。大田县的这个建置特点,正是大田方言种类多的根本原因。

二、大田普通话普及的原因

大田人除了在乡村基本上用本地话交流,在市场、学校、机关单位等公共场合,一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这与其它很多县市有很大的不同,如闽南的县市、莆田等地的市场听到的多半是当地方言,难得听到普通话的,为什么大田的普通话普及程度这么高呢?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大田人不会讲大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父母分属不同的方言文化区、来大田工作或做生意的外地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大田方言复杂是很多人不讲大田话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普通话的普及还应归功于政府的大力推广,明清时代,大田县境内只有县衙的官员和一些文人会讲“官话”。民国11年(1922年)春,学校开始教授注音符号,用“国语”教学。至民国38年,全县会讲“国语”的人仅占总人口的2.2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重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大力推广普通话。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后,解放军在大田剿匪,南下干部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群众听不懂普通话,干部和解放军听不懂大田话,领导作报告要人翻译。县内的各种方言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学习普通话。

1951年,县委、县人民政府要求各级干部开会、打电话、市场进行交易都要讲普通话,学校(包括夜校、冬校)要用普通话教学,学生们要讲普通话。

1953年时期,县集中中、小学教师学习注音字母;秋季,利用日校、夜校、会场等各种场所,大力开展扫盲和学习普通话活动。

1958年1月,全县学习贯彻周恩来总理“推广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普通话就是一项政治任务”的指示,吴山乡人民苦学4个月,于5月15日提前实现无文盲乡、普及普通话乡。6月16日,县招开千人干部会,号召全县人民“学吴山,赶吴山”。当年,全县5.95万的青壮年,会讲普通话的占了86.5%,1.89万的少年,会讲普通话的占了96.4%。

正是有了以上的基础,加上以后政府的继续重视,才会有现在大田人民的普通话的成绩。

总结: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丰富多采的文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大田的语言概貌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是很全面,以后我们会更加注意身边的语言现象,不断加深对语言现象的认识。

2003年2月28日

转自大田一中地理组网站
大田县的方言较为复杂,大体可分为:前路话、后路话、闽南话、桃源话、客家话等五种,除客家话外,其余四种属闽南方言。前路话为大田方言的代表。前路话分布于均溪、华兴、石牌、谢洋、武陵、上京、太华、梅山、湖美和前坪等乡镇,以及吴山的梓溪村,其人口和面积均占全县的60%。后路话分布于建设、广平、奇韬和文江等乡镇,其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县的22.45%和19.55%。闽南话分布于屏山、吴山、济阳等乡和桃源的新街、旧街、西安、下东坂和广前等村。桃源话分布于桃源多数村和上京的黄城、桂坑、城口、丰田、南坑等村。客家话分布于桃源的上东坂、黄山头,太华的高星,广平的大吉、大竹林等村。
从上文以及我们对大田话的粗浅了解,我觉得大田县屏山、吴山、济阳等乡的闽南话算是本地话,而尤溪县坂面乡的街面村的街面话和德化县的闽南话十分相近,不算真正的本地话.

补充材料:
从语言材料和实际语感考察,前路话基本属于闽南话,同闽南话大体可以通话;后路话和尤溪话相近,同前路话以及其他几种方言不能相通,桃源话与永安话相近,同其他几种方言不能相同.....
尤溪本地话分为城关话,洋中话,汤川话,中仙话,新桥话.
其中洋中(天堂)话和南平市的樟湖坂及闽清县的闽东话相近,西洋话和城关话也与之较近.
新桥(龙益)话,即池田,管前,八字桥三个乡,则与大田县广平,文江,建设,奇韬等乡的"后路"话相近.也与永安市槐南乡和青水乡,沙县湖源乡.这十个乡的话大体可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