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福州真神堂

茶亭街“真神堂”渐行渐远


在茶亭街上,“真神堂”倒实实在在是一座老房子。老茶亭人还约略知道它早年曾是一座基督教堂;跟年轻人说起,“什么?八一七路508号?好像……那不就是茶亭保健院吗?”

没办法,不管什么,长得好才占便宜。同样是小教堂,老仓山的石厝教堂格外精致秀美,所以说起福州的西洋建筑,无论哪里都要提它一笔;构造简单粗糙的“真神堂”就没什么回头率,只在本地的宗教史上,有那么寥寥三五行的记录,说是“牧师麦利和博士,于1856年8月在福州茶亭购地建堂,取名为‘真神堂’。比天安堂的建堂还早两个月。后来在日本、朝鲜等地的卫理公会,也是由福州这里传到那边去的”。据记载,这是美以美会在东亚的第一座教堂。

这样说说,也算有150年的历史。150年不长不短,对福州人来说,实在不算一回事,现在,茶亭街开始拆迁,真神堂也就即将消失,于是什么都忽然矜贵起来,细说它的往事,也是怀旧之一吧。

往事之一,十年一教徒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的重要城市之一(呵呵,又是老话),于是,传教士纷纷来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四月十五日,柯林和怀德牧师夫妇乘大帆船“赫伯尔”号由美国波士顿启程来华,颠簸近5个月,直至九月七日才抵达福州,建立美以美会(就是上文所说的卫理公会)。他们在老仓山租下房子,开始布道,不过,这两对夫妇磨了十年嘴皮,连一个肯信教的福州人都没有。

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干脆按自己的专长分道扬镳,怀德牧师懂些医术,决定行医布道;柯林教士重视教育,认为办学是为布道开辟门径的一种重要手段,于是办起了义塾。这是美以美会(后称卫理公会)在福州办学的开始。

传教问题后来在麦利和博士手上才有了结果。这位传教士博士脑袋比较好用,意识到物质载体的重要性,想要发展教徒,非得先盖一座教堂不可。当时茶亭是台江进入福州的重要道口,于是选址茶亭,于1856年建成了“真神堂”。第二年,他们发展了十年来的第一名教友,即长乐人陈安。自此,福州成为美以美会的“远东宣教中心”。

陈安原来住在福州城内总督府附近,是由长乐来榕的商人,家有一妻五子。他在真神堂慕道,传教士麦利和夫妇到陈安家中访问观察,确认其家中确无崇拜菩萨,便确定吸收其入教。陈安可说是在该堂受洗入教的第一个中国人。

往事之二,教会和义塾

由柯林教士创办的义塾,当时成绩斐然,在福州 人中口碑渐佳,为教会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也为美以美会传教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1904~1920年,是美以美会在闽开设义塾最盛时期。当时福州连环(教区)所属范围来说,义塾就有56所。属真神堂的义塾据说是在后田。不论传教士的目的何在,他们肯开办教育,总算是做了有益于福州人民的好事,使许多无力受教育的穷人得到了改变人生的机会。当然,举办义塾之后,美以美会相继在福州办起了毓英女塾、英华书院、华南女校等颇有影响的现代学校,这是后话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早的义塾,有的还读四书,学对偶等。教会也自编三字经、四字经、五字经,往往加入福州口语,这里列举的几条,文理颇通顺,用福州话读起来,还挺琅琅上口——

女子三字经:
为女子,异男儿,要端庄,要整齐,勿大笑,勿高声,勿任性,勿生情,勿搬唆,勿插事,立勿跛,坐勿欹,知礼节,慎言语。

四字经:
父母爱子,无所不至,百般其代,欲体仔意,辛苦病痛,保养极至,衣裳设备,要仔雅致。


辛亥革命之后,这些三字经、四字经、五字经也随之作废。1922年之后数年,福州的收回教育权运动风起云涌,教会义塾多数停办。义塾教育宣告结束。

往事之三,真神堂变迁

在于山九仙观,记者从有关部门收集的流散石碑丛中,找到了与真神堂有关的碑文。碑文记载的,是从1856年麦利和建真神堂以及之后55年里共15名牧师的姓名与业绩。立碑者是1910年时任循环司(教区长)的钟德明。在碑文里,这位老钟先生对自己的业绩十分得意,最后还留了一句话,“恐其久不得而知,故致之以为考古者鉴之。”——真叫人疑惑,这位老钟先生是不是早算到了教堂的命运?以后,这座真神堂剩下的痕迹,就只有这座石碑了。

当然,还该补充几句:解放后,直至“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是余祖智任该堂牧师,石朝珠任女传道。这期间,该堂曾筹集款项,一度进行修葺,并建有牧师屋,另外,在真神堂的前面,还办有阅报室,供过往行人阅读。后来由于教徒人数日渐减少,几乎没有什么人到这座教堂参加礼拜,该堂决定暂停宗教活动。“文化大革命”后,因扩建八一七中路,该堂前面部分(即阅览室)被拆建。

而教堂正座,目前是由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保健院)租用;后面牧师屋,一度由街道工厂租用。十年前,华侨或华裔以及香港、澳门或台湾同胞中的有关教徒,到福州参观访问时,还曾提出要安排他们到真神堂参观访问。

□相关链接
真神堂石碑碑文(现保存于于山九仙观)

真神堂之设,系美国牧师麦君利和于道光廿七年来闽传道,至咸丰六年在闽南台茶亭首构圣堂,名曰真神堂。越年,陈安首先信道,许君播美等次之。……考此堂乃美以美立会余亚东之始也。迄今五十五载,历任牧师十有五人,恐其久不得而知,故致之以为考古者鉴之。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循环司(即教区长)钟德明志。


150年前在茶亭街那两排木板房中砖构的真神堂也算颇有威风吧


掩映在茶亭街行道树下的真神堂 正面外墙装修过


真神堂石碑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转】福州真神堂石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4299701000db6.html



真神堂是基督教卫理公会在东亚设立的第一座教堂,遗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八一七中路660号,2006年因福州八一七路拓宽工程而被拆除。据《福州市志》第八册第115页记载:“福州茶亭真神堂位于南台茶亭……立有石碑1块……今存于山。”笔者于2007年3月前往于山寻得这块记录近代福州基督教历史最详实信息的石碑。碑为花岗石质,高2.26米,宽0.63米,厚约0.2米。碑面较粗糙,背面未凿平。碑座已佚。碑额以仿宋体横式阿拉伯数字纪年“1910” 提头,字高10厘米,宽0.5厘米。碑底边饰有一个等边十字图案。碑正文为楷体,字径3.5厘米,全文(含落款)共计283字,直下10行书写镌刻。正文部分每行各有30字。

文曰:
真神堂之设也保美国牧师麦君利和于道光廿七年来闽布道至咸丰六年在闽南台茶亭首构圣堂名曰真神堂越年陈安首先信道许君播美等次之麦君利和主席此堂五载进教者十八许君播美两任七载进教十七许君杨美四载进教者六李君有美三任七载进教者五林君明山一载许君承美三任六载进教者四黄君涌泉二载进教者一谢君锡恩两任二载进教者五谢君亨韬两任三载进教者四许君则翰二载进教者三蒋君德良三载进教二十林君仕璜一载进教者十三叶君文英六载进教者十五李君仲明二载进教者七余现忝任四载进教者五十二考此堂乃美以美立会于东亚之始也迄今五十五载历任牧师十有五人恐其义不得而知故志之以为考古者鉴

落款:
宣统二年九月循环司钟德明志


据考证,碑文所提到的真神堂设立者美国牧师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1824~1907年)曾获得博士学位,于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来福州宣教,年23岁。麦利和虽不是基督教卫理公会第一批派到福州的宣教士,但是却为卫理公会在福州地区乃至整个东亚的传播工作发挥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麦利和在福州宣教10年始得第一信徒47岁长乐县人陈安。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麦利和著《生活在中国人中间》(Life among the Chinese)一书,向西方介绍福州当地的风土人情。清同治元年(1862年)卫理公会还吸引了兴化县以林振玉为首的一批海盗金盆洗手皈依教会,一时传为美谈。清同治五年(1866年)麦利和担任卫理公会东亚第一教会——福州地区会督。清同治八年(1869年)麦利和与另一名宣教士刘海澜(Hiram H·Lowry)赴北京宣教。此为卫理公会传入北京之始,北京布道区隶属于福州教区,而后来该布道区扩展成为华北年议会。清同治十三年(1870年)麦利和主持编印成《榕腔注音字典》(An Alphabet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Foochow Dialect),字典第一次对福州方言的发音规律作了系统的总结。1871年麦利和往日本宣教,1883年在日本东京设立英日书院,为基督教卫理公会传入日本之始。清光绪六年(1880年)他返回福州创办福州鹤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直到1887年皓首回国。麦利和牧师为基督教卫理公会在东亚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一定贡献。

由真神堂碑文中我们还可计算出真神堂自建立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已有170位信徒。文中“许播美”、“许杨美”等七人后来均成为福州当地著名华牧,被喻作教会的七灯台,其作用被宗教界认为与第一任布道使来华同等重要。

真神堂石碑是目前福州保存最老的,记录基督教历史信息最详细的一方石碑。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反映了基督教卫理公会在福州传播160年来最初的情况。这些内容是福州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以保护。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3 澔瀚 的帖子

已注明出处,不好意思。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5 澔瀚 的帖子

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7 澔瀚 的帖子

是他真正把文明带到了福州。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西方文献中介绍许播美、许扬美等七灯台的文章见此:
http://www.gnudoyng.cn/christianity/1870_ordination.html

另,这篇文章记录了美以美会的年历:
http://xpmc.cn/memtcy.htm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9 GnuDoyng 的帖子

那天在九仙观亲眼见到了真神堂碑,游记略记于此:
http://www.gnudoyng.cn/blog/?p=16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基督教的真神堂碑寄居在道教的九仙观中.

回復 #11 菊在言 的帖子

我也觉得讽刺。没办法,GSD干的好事。所以阮抱怨HSP教堂被平移,我是觉得跟真神堂比起来HSP幸运多了……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石碑上刻着的名字钟德明,原来就是1906年组织格致中学和文山书院等校的师生重新编写《加订美全八音》的那个古田人。历史总是错综地缠绕在一起,耐人寻味。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