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躶體”大家怎么說

鄙處說 kho1 the3
不知道kho1是否是躶的音,躶是上聲調的

另外,與躶同樣從果得音的課讀kho5,不過課我的市區的同學好像都讀khe5
裸体:潮州府城说"ló-thí", 揭阳说luá-thí。

不过我确实曾听有些潮人读成kho-thí,但我母亲说,那是不正确的读法。就像“心不在焉”读成了心不在马,是不知道该字孔子正而按照形近去读的结果。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8-5-23 12:04 發表
裸体:潮州府城说"ló-thí", 揭阳说luá-thí。

不过我确实曾听有些潮人读成kho-thí,但我母亲说,那是不正确的读法。就像“心不在焉”读成了心不在马,是不知道该字孔子正而按照形近去读的结果。 ...
你是說躶(裸)看成“課”來讀
我有點疑問:
1.課讀kho5而不是kho1,為何潮州的某些人跟我們這邊“不謀而合”都讀陽平調呢?
2.我奶奶那一輩也這么說,而且說kho-the的時候,大家從沒有想過這兩個字是怎么寫的,也不知道這兩個字是怎么寫的

回復 #4 鴻雁於飛 的帖子

历史上的讹读很容易扎根在人民中的。“心不在马”都已经成为老一辈人的惯用语了。我觉得这种不谋而合的讹读反映出讹读的历史由来已久。

潮汕有个笑话,叫做“跍而跍三年,枭而枭蜀时”(khû li khû saⁿ-nîⁿ, hiau li hiau chêk-sî)。按:跍就是蹲的意思。
       潮汕俗语“跍而跍三年,枭而枭蜀时”是比喻错误的反而成立,正确的却得不到人们的接受。
  过去,有一个小山村,来了一个私塾先生,这先生水平有限,却又死爱面子,冒充学问家。有一次,一个学童的家长,看到一个“枭”字,不知什么意思,如何读法,便叫学童向先生请教。这先生一看这字,就愣住了,他从来没有看过这个字,但又不肯说不懂。脑筋一转,情急智生:这鸟站在树木上,不就是在跍(蹲)吗? 于是,便将他的理解告诉了学生。这学生的家长一听这解释,觉得蛮有道理。于是,到处宣扬:这先生了不起,学问高。就这样,这先生在这里任教三年,挣了一笔钱之后便回家养老了。
  这先生一走,村里的孩子便没人教了。于是,村民再请一位新先生来任教。新先生一来,看到学童都把这个“枭”hiau读成“跍”khû,于是便跟学童纠正,说道这个枭字应该读作hiau才对,不是khû。没想到,学童回家将这事向家长一说,家长们却都一致认为新先生不识字,连这一个字都不懂,肯定没学问,不要误人子弟,便把这先生辞退了。
  这新先生临走,喟叹一声说:“真是跍而跍三年,枭而枭蜀时啊!” 从此,此俗语便流传下来。
这类读音还有很多,比如包裹的裹,都读成ló。

当然,从谐声看,上古汉语中,裸是g·roolʔ (郑张),裹是kloolʔ (郑张),课是khlool(郑张),从复辅音声母单声母化的角度也可以解释。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心不在马 還真的有這么說的啊

不知道哪個先生教的,呵呵
当然亦有人引用《韩非子·喻老》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的故事或是《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追郑伯的故事来为“心不在马”正名,力争"心不在马"不是“心不在焉”的误读而是另一个同样意义的成语。但我觉得这有些牵强,因为历代这“心不在马”并没有得到应用,用“心不在焉”“心不在马”分别在百度国学搜索就可以得出这个初步结论,连主张心不在马有出典的蔺利先生也承认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人们弃而不说不用”。因此我对于活跃于潮汕人口中的“心不在马”是不太认为其有可能像这几位先生所说一样来自韩非子或者左传的(事实上在这两部书里也没有真正出现“心不在马”的组合,只是故事的意思可以归纳成心不在马罢了),其出现并流传开来更可能是枭跍之讹,鲁鱼亥豕之类,而后来由于其更有趣味而流传开来。

我记得建辉兄似乎也用过“心不在马”的,看来是漳州一带也有此说法?

最后附上几个经典的与以讹传讹有关之成语(主要是传抄所致):
别风淮雨
这是“列风淫雨”的误写(列风即烈风),因“别”和“列”、“淮”与“淫”字殂相似。后称书籍中因错别字而以讹传讹为“别风淮雨”。
出处是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后世示例可举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第19卷: “《周书·王会》‘东越海盒’,或误为‘侮食’,而王元长《曲水诗序》用之,其‘别风淮雨’之类乎?”
鲁鱼帝虎
指传写刊印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出处是《意林》卷四引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 鱼成鲁,帝成虎。’(今本《抱朴子·遐览》“帝”作“虚”,全文作: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三豕涉河三豕渡河
本是因“己亥”二字古文写法与“三豕”(三头猪)相似导致读者讹读,后多以喻文字之讹误。
典出《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又《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能诵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适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鲁鱼亥豕豕亥鱼鲁
其实就是前面两条成语的合一,即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一夔已足夔一足
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审而是,固足矣。”
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又《吕氏春秋·察传》载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心不在焉”的“焉”閩南話文讀白讀各怎樣讀﹖
“焉”,闽南话读音ian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