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聲韻跟舒聲韻能否互相押韻﹖

比如第一句尾字是入聲韻字“讀”(tak),
      第二句尾字是舒聲韻字“粽”(zang)﹔

又比如第一句尾字是喉塞韻字“鐵”(tih),
          第二句尾字是舒聲韻字“喜”(hi)﹔

它們能否押韻﹖
我的看法是:

如果你是写古典诗歌,那么这不能算押韵。因为,古典诗歌、诗词必须严格用文读音用读,韵尾必须工整。

如果你是写现代诗歌,那么或许“喉塞韻字‘鐵’(tih)”和“舒聲韻字‘喜’(hi)”可以视为押韵。因为,现代诗歌无须一般用平常的口语来读比较适当,而并非局限于“文读音”。

但无论如何,“ak”和"ang”都不能视为押韵。

以上个人意见。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我是有見閩南話有很多入聲韻字數太少﹐閩南歌的填詞或作詞人是不會選擇這些入聲韻的字作句尾押韻字的﹐這真是太可惜了﹐如果入聲韻能跟舒聲韻押韻﹐情況可大大改善。
流行曲的闽南歌,是口语化的文体,很自由的,“喉塞韻字‘鐵’(tih)”和“舒聲韻字‘喜’(hi)”当可以视为押韵。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我的一本潮州音字典裡的每一個單字音有八個調﹐其中1﹐2﹐3﹐5﹐6﹐7調是舒聲字﹐4﹐8調是入聲字或喉塞韻字﹐比如安(ang)韻中的“胎安”﹕
1是湯。。。2是坦。。。3是賺。。。4是拓(入聲tak21)。。。5是唐。。。6無例字。。。7無例字。。。8是讀(入聲tak5)。。。
所以我就想既然舒聲字和入聲字安排在同一單字音裡﹐它們可能可以押韻.
比如第一句尾字是入聲韻字“讀”(tak),
      第二句尾字是舒聲韻字“粽”(zang)﹔

我認為可以算是寬松的押韻
平上去入 古代的韻書都把入聲跟其他聲調都歸為一個韻部
現代的有些方言誌也沒單獨列出來
關于入聲的看法有兩種意見
一種認為是聲調的不同,一種認為是韻的不同
原帖由 will 於 2008-6-19 16:28 發表
我的一本潮州音字典裡的每一個單字音有八個調﹐其中1﹐2﹐3﹐5﹐6﹐7調是舒聲字﹐4﹐8調是入聲字或喉塞韻字﹐比如安(ang)韻中的“胎安”﹕
1是湯。。。2是坦。。。3是賺。。。4是拓(入聲tak21)。。。5是唐。。。6無例字。。。7無例字。。 ...
那个不叫押韵,那个在传统上叫做“呼八音”。之所以那个排,是因为:/k/与/ng/同属于舌根音,/p/与/m/同属于双唇音;/n/和/t/同属于舌头音。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6-19 18:12 發表
比如第一句尾字是入聲韻字“讀”(tak),
      第二句尾字是舒聲韻字“粽”(zang)﹔

我認為可以算是寬松的押韻
平上去入 古代的韻書都把入聲跟其他聲調都歸為一個韻部
現代的有些方言誌也沒單獨列出來 ...
我也覺得從聽覺上它們部份押韻。

[ 本帖最後由 will 於 2008-6-21 14:2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