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關於看戲的七七八八

最近幾天,我家附近王爺廟祭祀請高甲戲班來小學操場演三天的戲,演的是郭英的事,是小百花戲團的,媽媽說他小時候自己鄉里,大埔村(整個村子座落在山坡上,故名)每年祭祀三太子哪吒請的戲,是方圓好幾十個村子最熱鬧的,要上演一個月的戲,媽媽小時候的樂趣就是每天晚上去看戲,那時候梨園班和小百花班是最好的兩個戲班。我好久年沒看戲了,雖然戲是年年演。小時候暑假,每逢戲要上演我和我哥總會吃晚飯前去看他們把戲服取出來,再者就是看他們化妝,還有跑到搭好的戲臺上玩耍。晚上就是我和我哥哥倆和奶奶去看戲,由於當時年紀尚小,看不懂白布條上放映機打出來的戲文,也挺不懂文縐縐的戲文,也坐不住,於是便是我和我哥跟其他一起跟著爺爺奶奶來看戲的小孩在操場上追逐打鬧。上了初中便覺得無聊也就沒去看戲了,昨晚上跟媽媽一道吃完飯去看戲。時代在進步,戲班子也在進步啊,以前演員都沒有別麥,只有臺上的擴音器,所以聲音忽大忽小,戲文以前是放映機打在白布條上的,現在是電腦連接的。 因為接觸母語的緣故,注意現在戲文的發音吐字,之前看書中說高甲戲在鼓點,戲文,行當都深受京劇影響,果然不錯,對白都是北方的口語,嗎,吧等北方語氣詞都出來了。還有大把大把運用老泉腔的文讀,戲臺後老人瞧的鼓點也跟京劇一摸一樣....
這簡直是活脫脫地糟蹋閩南文化,這種戲不看也罷。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妈妈说现在什么东西都乱来,原来一出戏饭后开始演可以演到12点多,而且还有一个小小的丑角剧来调剂调剂,现在一出戏缩水一个多小时,11点左右就演完了,商业化社会啊.......毕竟是民间剧团,剧团收入增多才可以维持下去
怪不得我小的時候聽不懂,一直哈欠,原來都是那些聽不大懂的話,字又看不懂。

听我妈说的

民国晋江地界有一个名角,叫洪仔乞,男扮女装演女角一抬头一投足,唱腔跟女人是一模一样,曾经有个女孩看了他的戏,有人告诉她,这个女角是男人装扮的,她听了之后十分吃惊,一直念念不忘他的扮相表演,一直烦恼他为何比女人还女人呢?之后久郁成疾,消瘦下去,死的之前还念叨着他是男的,他是男的...洪仔乞三代人都演戏,儿子演老生,孙子也武生,听说很帅气哦
听我过世的爷爷生前说的,当时民国的时候,普渡都要请戏班演戏,农历七月一个月内,各村轮流演戏,不止一台戏,而是几台几十台的上演,富裕的人家会请来对台戏,两个戏班刀枪剑戟一并上演,热闹之处会双方武生会使出看家本领,一连翻筋斗,站在桌子上往下翻,这样桌子越叠越高,双方越争高低,台下一连叫好,事主赏得越多。各类繁多的剧种,梨园戏,其中分大小梨园(小梨园就是七子班),高甲戏,布袋戏,傀儡戏,打城戏(有喷火表演~),南曲清唱,大户人家还特地花钱从福州请来京剧(俗称正音)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