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讀陰平

這是鄭曉峰提到的。

福州 kieŋ 1
隆都 kiam 1
廈門 kĩ 1
揭陽 kĩ 1
政和 kiŋ 1
順昌 kiẽ 1
邵武 kan 1
光澤 kiam 1
浦城 kiãi 1
慶元 kiɛ̃ 1

福州、隆都、邵武是 Jerry Norman 記的音。

秋谷裕幸、曹志耘《浙江慶元方言音系》“鹼”記爲 ʨiɛ̃ 陰平,用方框表示,同音字有“尖櫼沾瞻兼煎毡肩堅”。

鹼(鹻),《廣韻》古斬切,又七廉切。“鹼”“減”都有古斬切,見母咸攝二等上聲字。上面“鹼”的讀音都讀陰平,而且讀如三四等細音字(邵武例外)。廈門“鹹”“減”讀 kiam ,有 -i- 介音,但與這個意爲“鹼”的說法韻母不一樣。

《廈門方言詞典》收“梔仔餜”“梔仔粽”,“梔”讀 kĩ 陰平。看來 kĩ 陰平 應該不是來自止攝,而是來自咸攝。
鹼(鹻), 三鄉話講〔gi33〕。舊時鄉人採伐特種樹木的枝葉作柴薪,取灰泡製鹼水(gi33  zui24),是為鹼粽(gi33  zaang212)、鹼糕(gi33 gau33)的基本用料。

廈門的梔仔餜、梔仔粽,看字面並不包括泡灰製鹼一節,如果真的不包括製鹼程序,「梔」字正常不應帶鼻音。三鄉話「梔仔」說「黃梔(一般寫「黃枝」 - ui35*21 gi33)」。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1-9-3 14:12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张振兴《台湾闽南方言记略》 kĩ 阴平 收“栀”字,用于“黄~花”,还有一个“栀”字下加曲线,表示是“栀”的同音字,注明“碱也”。
马重奇《漳州方言同音字汇》 kĩ 阴平 收“栀”字,用于“~仔馃”,只注明“一种食品”。该音节未收“碱”字。
周长楫《厦门方言同音字汇》 kĩ 阴平 收“碱”字,用于“~仔粿”,注明“放碱的米粿”。该音节未收“栀”字。
林连通《泉州市方言志》 kĩ 阴平 收“碱”字,未加注。该音节未收“栀”字。
林连通、陈章太《永春方言志》同《泉州市方言志》。

周长楫《厦门方言词典》“五月节”词条下解释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这种粽子叫‘栀仔粽’,带碱,淡黄色,味淡,吃时多蘸糖。”

看来这种米粿和粽子都是加碱的,因为呈黄色,与黄栀子颜色相类,可能因此写成“栀仔粿(餜)”“栀仔粽”。不过周长楫一会儿写成“碱”,一会儿写成“栀”,用字无定。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

我們從沒懷疑過kiN-chang3就是"鹼粽",

因為"鹼性"、"鹼粉"、"火燒鹼"的"鹼"都唸kiN
原帖由 在山 於 2011-9-3 14:01 發表
周长楫《厦门方言词典》“五月节”词条下解释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这种粽子叫‘栀仔粽’,带碱,淡黄色,味淡,吃时多蘸糖。”
從這個表述可以斷定這種粽子的基本用料包括「鹼水」。如果用梔子水代替鹼水,粽子就不是味淡,而是味苦

粵語區「鹼水」通常寫「梘水」,多少可以反映我在 2樓 描述的製鹼方法。

三鄉人燒灰製鹼常用的植物不外四五種,有人自稱能從「梘(水)粽」、「梘(水)糕」的鹼味判斷所燒植物的名稱。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原帖由 Lim 於 2011-9-3 14:13 發表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

我們從沒懷疑過kiN-chang3就是"鹼粽",

因為"鹼性"、"鹼粉"、"火燒鹼"的"鹼"都唸kiN
那“梔”也讀 kĩ  陰平 嗎?
原帖由 tpyao 於 2011-9-3 14:49 發表


從這個表述可以斷定這種粽子的基本用料包括「鹼水」。如果用梔子水代替鹼水,粽子就不是味淡,而是味苦。

粵語區「鹼水」通常寫「梘水」,多少可以反映我在 2樓 描述的製鹼方法。

三鄉人燒灰製鹼常用的植物不外四五種, ...
粵語的“鹼”也比較奇怪,讀成了“簡” kan ,字也換成了“梘”。
字典說“梔”有ki與kiN兩讀,很明顯前者比較符合規範,


以"kiN粽"而言,與Mr. Yao的看法一樣,從小長輩就說那是得名自製程裡的"kiN水",
而"kiN水"是碳酸鈉、碳酸鉀或氫氧化鈉等強鹼泡製成的(古代用硼砂),
和梔子關係不大,從顏色得名的說法有點牽強
这个问题以前也思考过,个人比较倾向于“栀”;他、而使者兄则比较倾向于“碱”

http://www.ispeakmin.com/bbs/vie ... highlight=%E6%A0%80
http://www.ispeakmin.com/bbs/vie ... highlight=%E6%A0%80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這個上平的'鹼', 我在生活中從未聽過, 但是傳教士的辭典及戚林八音都有記載, 不同的是, 八音寫作'鹻'.
gieng.JPG

在現代閩縣話, '鹼'都讀成賞聲, 所以我較認同'碱'這個俗字.
當然, '鹼'的本土說法是'tsho1', 一般認為是'草', 俗字寫作(火+草), 比如鹼水就說成草湯或草水
有認為說這個'草'來自製鹼的草木灰, 但是否如此, 我也不知道.
cho.JPG

值得注意的是, 第三版傳教士辭典裡雖然沒有 gieng2 這個音節, 但是在 (火+草) 的字目下卻註了 gieng2, 估計在當時, 賞聲的'鹼'就已經存在了.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