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骹

閩南的kha按正常的音變在文昌話是xa

但是屁股(骹川)卻是ka1 sui1 (漳州音kha1 tshui~1/泉州音kha1 tshng )
腳指(骹囝)ka1 kia3

恰恰:膝蓋(骹u)xa1 u1的骹讀如正常音變的xa 此詞惠安音骹頭hu1(kha1-thau2-hu1閩語研究記泉州音也是如此)泉州音kha1-thau2-u1  其他次方言更多的是kha1-thau2-u1(順昌閩南方言島)

另外ka不可能是kha的誤寫,我查了凡出現此詞的都記成ka,并記同音字剪ka.

[ 本帖最後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2-20 03:00 編輯 ]
ka顯然保存著kh->x前的一點痕跡
不過kh->k相當奇怪 呵呵
kha 是 尻 么?
尻川kha tshng 屁股的意思

透母、溪母在瓊海音大多變成x ,唯這幾個詞有點奇怪變成k

個人認為可能是kh這個音位的消失,促使原來的kh->x,少數kh->k,當然讀k也可能是受外來音的影響
不知道當瓊海沒有kh這個音,kh->x已經完成的時候,也就是說k沒有送氣不送氣的分別的時候,外來音的kh-是要讀成k還是要讀成x呢,我覺得可能就要讀成相近的k
对海南没了解。
见过刘新中的《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过于复杂,不看。。。
三鄉話,「膝蓋」講〔kaa33  taau45*21  u33〕

(我的標音 p-, t-, k- 都是送氣的,跟漢語普通話拼音的一樣)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从构词理据来说,“骹川”或“尻川”的前一字都可以说得通,这“川”字才有意思。大概不能是“川流不息”的意思,否则不成了“漏泄”。有可能理据在于字形的象形吗,有这样造词的吗?先祖这么风趣吗?

回復 #7 莉莉姨妈 的帖子

川在上古有一个意思是“竅也”。《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註》川,竅也。就是孔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川,竅也。這個有經典為據的辭義,在今天的三鄉話裡頭,似乎全無痕跡,不知曾否存在過。「尻川」一詞,我也只是近年從網上認識的。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kha-tshŋ跟kha(骹,尻)無關,念成ka才是原本的發音。
潮州也多念ka-tshŋ。ka-只是前綴,像ka-tsiaʔ(脊),
ka-tsuaʔ(蟑螂),本意已無可考。重點在後面的tshŋ,
到底是不是川字(屁股中間像河川經過),我認為解釋得通。
至於變成kha,是因為後面的送氣tsh-的關係,這是一種同化
作用,再加上和kha(骹)的聯想。台灣很多人都說
kha-tsiaʔ(脊)可能也是基於相同原因。至於文昌話的
ka1 kia3應該是一種訛變,語音變化不會完全規則的。
還有惠安的kha1-thau2-hu1(我本人也是這樣念)的hu1
也是基於同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