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厦门仅一成中学生用闽南话交流

http://www.xmfc.com/html/2007-12/12/200712120907119657.html

  核心提示

  “2007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12月2日在厦举行,40多名专家、学者忧心忡忡,就保护、传承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厦门房产网12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邱华明)闽南方言的流失危机、中小学生对闽南文化传承的现状,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6月9日牞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包括厦、泉、漳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

  近日,本报记者就厦门市中小学的闽南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状调查

近四成中学生完全不懂闽南话

  现在,大多数厦门中小学生不说,或者不会说闽南话了。

  厦门市科技中学梁琨老师曾组织学生进行一项课题研究,以厦门、金门中小学闽南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为个案。她和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分发问卷700 份。问卷主要对厦门科技中学岛外班(主要面向岛外学生)、厦门一中、大同中学、逸夫中学(主要面向外来务工子女)、双十中学(开设闽南文化校本课程)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语言交流情况方面,厦门学生会听会讲、习惯用闽南话交流的,仅占10.4%,会听、会讲,但不习惯用闽南话交流的占30.3%,会一些的占22.5%,完全不懂的占36.8%。其中,“在40.7%会听、会讲闽南话的同学”中,岛外的同学占了较大的比例。

近七成学生不了解闽南谚语

  对于闽南童谣、谚语,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六成以上的厦门学生不了解。

  科技中学梁琨老师的调查显示,对闽南童谣、谚语,十分了解的学生仅占7.8%,比较了解的占25.8%,不了解占66.4%。

  “对我校几位岛外会唱童谣的同学进行访谈,他们说还是小时候跟长辈学唱童谣、谚语。以前会唱很多首,现在太久没唱了,有些童谣都不记得了,而且学校老师也很少教唱闽南歌谣。”梁琨老师说。

仅少数学校开设闽南文化课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中小学闽南文化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中小学的课程主要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学校没有要求开设闽南文化课程,除了少数几所学校外,多数没有将闽南文化的教育列入校本课程中。


  另外,老师的闽南文化系统培训很缺乏。老师说,尽管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的专家到学校,为闽南文化进校园的开展提供大量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但是目前厦门市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培训机构,对专业老师进行闽南文化的系统培训。

  梁琨老师说,目前她发现几个问题:学校教育对闽南文化开展得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只体现出学校“小”范围的特色,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还没有大面积推广;老师开发闽南文化校本课程,凭的是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推广家乡文化的热心,学校乃至教育局没有课程上的要求,老师的工作量难以确定,这些课程在时间上也很难有保障;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摸索中寻找,自编教学教材。

  “闽南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代接一代的继承和发扬,没有全体中小学生的参与,教育只限于小范围的活动,如果只有特色而没有普及,那闽南文化如何能在青少年中传承、发扬?”梁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专家解读

闽南话已出现流失现象

  厦大中文系林寒生表示,调查显示,从年龄结构看,目前中老年人方言基础上较稳固,而青少年口语交流则倾向于少说或不说方言,幼儿园小朋友已经大体上只说普通话,不说方言了。各年龄段学生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用普通话表达更熟练、便利,因此对其更有好感。

  “普通话确实成为厦门市人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社会生活的主流语言,反映了厦门市推普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功,”林寒生说,“但同时,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发现,闽南方言在厦门的流通已在悄然萎缩与消退,在年轻一代尤其是幼儿园层次中已十分突出。”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厦门目前是一个人口流动比较大的沿海城市,由于外来移民多,方言十分容易产生变异,原来的方言受到了冲击。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长安就说过一个例子,前几年在厦门举行的一个闽南话歌曲比赛,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竟然有1/3不会说闽南话,使得歌曲演唱失去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他说:“不会讲闽南话,也就唱不了南曲,演不了歌仔戏。所以,方言流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闽南话是强势方言,现在还不存在消失的危机,但已经出现了流失现象。”


尝试

她让课堂飘扬闽南童谣

  在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瑞景小学,人们常常会听到稚嫩、动听的闽南童谣,原来是小学生唱起了闽南童谣,久违的乡音回到了校园。

  闽南乡间音乐走进小学校园,有一位老师起了很大作用,她就是特级教师刘瑛。让人惊讶的是,刘瑛并不是厦门本地人,而是来自湖北。刘瑛老师现在是瑞景小学老师,去年刚从厦门第二实验小学调过来。

  从2000年开始,刘瑛就在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从事《闽南民间音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她尝试大胆的在小学开展闽南民间音乐教育。

  刘瑛和同行广泛收集闽南民间音乐资料,编写了校市乡土音乐教材,开创了将闽南乡土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引进课堂的先例。她先后编辑了小学1-6年级12册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各单元含 “唱歌”、“欣赏”、“音乐实践活动”。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即使是非闽南籍老师或学生也能通过CD或VCD的示范反复听、唱而逐步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校还聘请厦门市南音团、歌仔戏团、高甲戏团的音乐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表演,让学生直接感受丰富多彩的闽南民间音乐。结果,这些闽南本地民间音乐已成为深受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课程内容之一。他们渐渐地爱上了闽南民间音乐。

  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的指挥吴宏才老师说:“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把家乡的音乐文化融入到孩子们的血液中,长大后,他们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乡音乡情一定会伴随他们一生的。”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1 GnuDoyng 的帖子

我在泉州,暂时是体会不到很明显的闽南语危机的。但如果本文这些数据属实的话,厦门的危险程度不亚于福州啊!!!!!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北京的那些音乐人好像很喜欢鼓浪屿~~
尊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