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方言是个什么文化?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我幫你貼文章

方言是个什么文化?

朋友在伦敦读书,学校里有两位教授分别出身于伦敦东区和西区,口音大有不同。西区的那位教授整天标榜他说的才是高贵、纯正的英语(白金汉宫就在伦敦西区),东区的教授则一再宣称西区操的英语早就被外国人所玷污(现在的英国王室来自于德国),东区才是正宗的本土英语。后来有次师生一起郊游,碰上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太太,于是去问路,却不料那位老太太叽咕了半天,谁都没听明白是哪国话,最后她老人家出离愤怒了,大吼一声大家才听懂:“Do you know English?”

         在我生活的这个南京市中,民间一直有着所谓的“老城南”和“外地人”的争议,其主要标志之一就在于口音的差异。不过那些“老城南”说的“正宗南京话”一般人多少还能听个大概,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去法院听审,当事人都来自城郊的乡镇,他们在法庭上又叫又喊,从法官到旁听楞是一句都听不懂,幸好他们家有个年轻人会讲普通话,于是紧急请来做“翻译”,才能继续审理下去。

        不仅中国,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许多由于方言而生的笑话和争执,从日本的关东和关西口音之争,到美国的乡村俚语。这些方言一方面很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来看,语言的差异正是造成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族群之间文化隔阂、偏见、争端、歧视,甚至战争和屠杀的重要根源之一。曾经有人创制出一个所谓的“世界语”,试图推广到全世界,如能成功那当然当仁不让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步,可结果只是又造就了一个操持小众语言的“高尚人群”而已。

         追根溯源,语言的差异并非后人故意,而是天然造化。西方神话中说古代全世界的人们曾经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帝为了阻止他们,于是变乱了世人的口音,让大家互相不能顺畅交流。于是人们各怀鬼胎起了内讧,不再合作建设,而整天忙于争论谁的语言高贵,谁的语言没文化,矛盾日趋激烈,最终一哄而散各奔东西,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种族歧视和战争屠杀,那座通天塔当然也就成了史上最早的烂尾楼。



更有甚者,犹太人的《圣经-旧约》中记载了这样的事迹:犹太人十二支派中的基列人与法莲人争战,以法莲人被打败。由于他们同属于犹太民族,基列人为了识别败逃的远亲,于是命令他们读“大河”(Shibboleth,音“示播列”)一词,由于以法莲人口音不准,都将Shi念成Si,所以就被同族的基列支派识别出来,屠杀了4.2万人。直到今天,以方言为标签的派系和排外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毫不夸张的说,有方言的地方,就有争执和歧视。

http://b14.photo.store.qq.com/ht ... 55b34f83365cd954068
進化

     真实的历史当然不会像神话这样简单。我们知道,人类系从古代类人猿演化而来。从猿类开始,各个族类所流的“语言”就大有不同。以语言和血缘、地域等要素而构架成的动物性的族群意识,以及由之衍生的区域观念、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等等“遗产”,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为世人所继承。虽然早有许多先贤振聋发聩地提出“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口号,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要,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渐形成了“地球村”,大多数的人们还是难以挣脱心灵深处的历史传统桎梏,将自己真正定位于“诗意栖居在大地之上”的人类一员。

         语言的隔阂严重影响了统治的贯彻和时代的发展,因此历史上的统治者往往都力图推广统一的语言。如今日的拉丁美洲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和非洲一些国家通行法语的现象,均为殖民主义所遗留。比较吊诡的一个历史现象,印度本来没有统一的语言和民族意识,正是因为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在印度全面推广英语之后,各个分散的地区和族群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大范围的国家观念。

         尽管如此,由于民族和地域观念的根深蒂固,各路“方言”始终有着生存的土壤。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流散在欧洲的犹太人,虽然日常交往中都用欧洲语言,但在本民族内部长期使用意第绪语以保持特有的民族性,直到以色列建国以后才用新希伯莱语代替了意第绪语的历史作用;再如现代土耳其,虽然官方一直大力推行土耳其语并一度严禁库尔德人使用民族语言,意图消除民族差异,但库尔德人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语言。可见“方言”所内具的强大生命力不可压制,因为它远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象,更是族群和地区传统文化之基本载体和首要标志。

        回首中国,从秦始皇统一语言文字直到今天,各地的方言仍然不绝于耳。虽然现在我国的教育和影视中都以普通话为主,作为民俗文化的方言还是难以从根本上予以取代。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将使用方言的人打上“没文化”的烙印施加同样的歧视。

        方言既然不可能根本消除和压制,那么就不妨视之为文化多元性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和尊重他人使用方言的权利,同时也要知道,在公众交流中要尽可能使用大家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是作为现代文明社会一员应有的基本素养。

        蓝牙作于2009.3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老南京话是否接近老官话音?然后郊区话更有吴语色彩?类似杭州话和余杭话?
尊重是一种美德。

回復 #3 liweijie 的帖子

新老南京话都是江淮官话,但新南京话比老南京话更靠近普通话——与其说是新南京话,倒不如说是南京腔普通话。各位如果有看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采访,那些老人说的话就是老派南京话。不过,说南京城里人听不懂老南京话,可能又为之过了,除非他们听的是南京高淳县的吴语。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大屠杀幸存者也不一定讲老南京话,赵元任调查南京话的时候已经说过南京口音纯正的不多,目前真正的老南京话主要使用人口应该是世居城南年龄在九十以上中上层家庭出身的南京人,不过这种南京人在南京的比重微乎其微。

[ 本帖最後由 雙相障礙 於 2009-3-24 07:47 編輯 ]
不过南京人对自己讲话纯不纯正的意识还是比较明显的,编纂南京方言词典(95年)时候就说过,南京城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说自己讲话不正宗,和其他城市同年龄段人的概念大相径庭,自认讲正宗南京话的当时就只有城南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城北么就算偶有一两个讲老南京话的也是城南搬过去的。
幸存者有很多当时是逃入城内避难的吧?

我觉得你听到的可能就是南京普通话?

那个是说城里的南京话好懂,城外的不容易懂吧。?

南京话...x的一笔算么?
尊重是一种美德。

回復 #7 liweijie 的帖子

新派南京话跟南京腔普通话,说实话,没什么明显界限,二者本来就极为相近。区别就在于阴平和去声的调值,还有南京话要多一个入声。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