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汕头[延德乡沙汕头]本土口音

原帖由 Nguang 於 2009-5-19 16:47 發表
http://www.dahuawang.com/localnews/showlocal.asp?no=9388
林:可是你根本没澄海口音,你说的是标准的汕头话。其实四十年前汕头市还没有标准的汕头话,在这里生活的汕头人都带着祖宗的口音,或是揭阳、澄海、惠来,或是潮阳、饶平等等,直至解放后新一代汕头人的成长,才形成独立的汕头话音系。
“四十年前汕头市还没有标准的汕头话”,这就是所谓学者的说法。
或许应该改为,“四十年前汕头市还没有“现代标准”的汕头话”。

“在这里生活的汕头人都带着祖宗的口音,或是揭阳、澄海、惠来,或是潮阳、饶平等等”,那是移民才带口音。本土人哪来所谓的口音,有些学者挂着研究汕头口音的名头,事实上对汕头本土口音却不屑一顾。
汕头人以前不可能有揭阳口音什么的吧...

不过希望enjee兄说说本土汕头口音的详细 我不太了解,但印象中汕头原来的本土口音似乎是介于府城和澄海口音之间的一种口音(包括从传教士资料看)?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从历史来看,现在汕头中心城区(金平和龙湖)大致是原来延德乡的鮀江、鳄浦、蓬州三都。先属海阳县,揭阳设县时归揭阳,澄海设县时归澄海,汕头本土口音具有海阳、揭阳或澄海的口音特点都没啥奇怪的。
传教士的资料,即是名义上是“汕头土白”,所反映的大多是府城、澄海口音;
至于汕头本土口音,只要找一个未因城市化而被打散的村落去听一下,大致就知道了。我的理解是:与现在所谓的标准汕头话相比主要区别在于ing\it和eng\ek合并,但有ṳng\ṳk;阳去变调是低降调,而不是低平调。大致是这样一种口音。

我不是想说汕头话原本啥啥的(尊重历史亦可),也不想去说“现代标准”的汕头话啥啥的(承认现状也罢),只不过想说明汕头腔调不是无根之萍,不像许多所谓的学者所说的是在澄海话的基础上混合其他地方的口音而形成的一种啥啥口音。

[ 本帖最後由 enjee 於 2009-5-21 14:40 編輯 ]

回復 #3 enjee 的帖子


嗯,谢谢enjee兄弟的发言!

不过有几点,我觉得还可以讨论

首先是现在揭阳靠近汕头的部分,即桑浦山附近一带的一些乡村(属于地都镇,而且常会出现带“鮀”字的一些招牌),大体上其口音已靠韩江流域一带,其实已经是不能算典型意义上的榕江揭阳话。原先延德乡一带鮀江、鳄浦、蓬州三都,应该口音就是近似这一区域的。
如果说语言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那么桑浦山附近一带应该是一个模糊的分界点了。我亲戚有那一带的,感觉说话就不像“揭阳”的特点。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汕头本土口音具有揭阳的口音特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至多是说汕头口音具有历史上(明代嘉靖设澄海之前)古揭阳地区边缘乡镇口音的一些特点。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揭阳口音特点”(一般指主流现代揭阳腔)是不一样的。而像林伦伦说的在揭阳话什么的基础上形成那个,显然指的不是原乡的“明代揭阳地区边缘乡镇口音”(我认为“揭阳口音”不能笼统理解为揭阳这个建制的行政区划内所有口音的总和,而是在同一个大语言区内其他小语言区对揭阳这一小语言区的语音特点一个心理意义上的印象总和,而这往往是排除了非典型的边缘地区特色的),他所指的应该是近代移民涌入汕头地区后带来的较为典型的榕江揭阳话。

其次是汕头本来应该有腔调,但是或许和现代所谓的汕头腔不是有很明显的传承关系。就像旧上海有自己的一套口音特色,但和现代上海话,很难说有什么非常典型直接的传承关系(当然我对上海话了解不多,以上纯属印象式评论,请大家指正 )。旧汕头和新汕头腔的区别应该可以大抵和上海话的腔调变迁做比较?或许其演变历程也可以参较上海话的个案?

汕头语言的变迁,应该是一个底层原腔调和新生腔调此消彼长、互动分合的过程,而这其中社会变迁的因素,特别是人口流动造成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换用应该很值得探究。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林伦伦诸人之所以会那么说,可能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汕头”这个概念,或许在大多研究者眼里是十九世纪中叶开埠之后五方涌入的一片新兴地域,而原居当地的社群则被他们忽略了,也就是说未成为商业港口之前的汕头地区(或许可用旧名“沙汕头”来指代开埠前人烟尚稀、渔业为主的旧汕头地区?)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其实一开始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往往的地区的中心强势语言,比如以前的府城话、后来的汕头话。而汕头话的研究,一开始就是和开埠后的汕头是紧密相连的,久而久之,就容易让人带上过滤性的眼光,去误认为汕头是一个“本来没有,开埠后才有”的纯移民地区,这样,汕头腔当然就连带被误会为原先只是各地移民的口音,后来才汇合为现代汕头口音了。而原来的“沙汕头”腔则被习惯性、想当然地忽略了。

而林氏说“四十年前还没有标准的汕头话”,这句话其实就明显是排除了本土渔村或沙汕头一带当地人口音了。从资料看,传教士时期(大体相当于开埠时期)“汕头土白”基本上以潮州府城音为标准(二十世纪初的潮正两音字集从说明看似乎开始向澄海话倾斜,我未见此书,仅根据某学者的论文转引)。而实际上就如前面我们说的,“一开始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往往的地区的中心强势语言”,这是一个语言学界的老传统,是在描写主义语言学兴起之前的习惯,这个传统其实就是规定主义(prescriptivism),而研究某一语言的“标准”显然就是带有规定主义色彩的一种语言规划行为,这种行为不会太多关注势单力薄的小群体,即使他们是“本土”。即是说,如果要说沙汕头时代的标准语,那也肯定是府城腔,而不可能是当时延德乡蓬州都沙汕头之类的当地腔,因为他们还不具备一定的“威望”(prestige)来使他们具有社会语言学意义上的标准腔地位。所以说当年没有“标准的”汕头话,应该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吧——其实就等于说,当时本土汕头人说的是“不标准的潮州话”。而所谓“标准汕头话”的说法兴起,是在汕头实力强大之后才发生的事情了。

其实就好比说揭阳揭东地都的邹堂地区,大约现在乌美村一带,其口音就是偏韩江的,这种我们会习惯说他们“说一种不太标准的揭阳话”,或者“订话带/有'汕头语'”,而不会听到人说当地人“说标准的邹堂话”,因为邹堂话还不具备成为拥有“标准语”的一种方音变体。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我部分同意使者兄的观点,但我想说明的是“不像许多所谓的学者所说的是在澄海话的基础上混合其他地方的口音而形成的一种啥啥口音”,而不是为所谓的“当地腔”正名。
其实,林氏口中的汕头口音的腔调与使者兄所说的“被习惯性、想当然地忽略”腔调明显是具有传承关系的,汕头地方“不具备一定的威望”的口音变化是跟随这着开埠和开放而发生变更的,开埠后及之后一段时期的变化,就是ing/ik和eng/ek区分开来,但声调还是与原来一样,所以不能想当然的说是在“澄海话”的基础上融合其它腔调而来,正如同开放后大量潮阳移民带来的潮阳因素一般,但不能说现在的汕头话是在潮阳话的基础上融合什么口音形成的吧。

[ 本帖最後由 enjee 於 2009-5-27 09:32 編輯 ]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9-5-21 21:40 發表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汕头本土口音具有揭阳的口音特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的。 ...
我所说的具备“海阳、揭阳、澄海”的特点并不是说他等同于“海阳、揭阳、澄海”口音。
原帖由 enjee 於 2009-5-27 09:29 發表
其实,林氏口中的汕头口音的腔调与使者兄所说的“被习惯性、想当然地忽略”腔调明显是具有传承关系的,汕头地方“不具备一定的威望”的口音变化是跟随这着开埠和开放而发生变更的,开埠后及之后一段时期的变化,就是ing/ik和eng/ek区分开来,但声调还是与原来一样,所以不能想当然的说是在“澄海话 ”的基础上融合其它腔调而来,正如同开放后大量潮阳移民带来的潮阳因素一般,但不能说现在的汕头话是在潮阳话的基础上融合什么口音形成的吧。
有理。

汕头的声调问题确实是从本地底层来看比较好解释。

其实我并没有说enjee兄想为当地腔正名的意思啦。

我并不赞成现在的汕头话是在澄海腔的基础上如何如何,我其实想说的是,现代汕头腔很可能是一种本地腔处于弱势情形下本地腔与外来腔交相作用形成的,或许可以说其基础更可能是开埠后“外来人”与原先沙汕头地区本地人交往过程中习得的一种中介语,然后再慢慢发展而来。我之前和enjee兄争辩的传承问题,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演变过程中本土腔的势力并不强,所以在这一互动嬗变过程中,本土腔是否起到的角色究竟有多大。一般侵袭都是一种从合不从分、从简不从繁(包括府城被潮安侵袭消失闭口韵尾、又如揭东“山内人”到榕城做生意之后口音中慢慢被腐蚀掉-uam/-uap,变成榕城的-uang/-uak)的状况。像沙汕头口音的-ing/eng本来不分,后面居然分了,被外来影响重新划分了原先混在一起的这部分字,这属于比较少见的情况。我觉得这种演变发生的可能解释就是本土势力处于弱势,不是一个绝对的主力,才会如此。

而潮汕所谓的“语”(口音),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调的模式。外地人模仿一地的口音,常常首先是注意到调的模式,尤其是变调的模式。因此如果外地人当年进入汕头地区,在与当地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就很可能是一种语调上模仿了沙汕头本土腔,但具体字音模仿则可能不十分到位(体现为出现了ing/eng区分)的中介腔,而这种腔很可能才是现代汕头腔的祖先。而且从这个演变来看,最初移民到沙汕头开放的移民,应该是来自有ing/eng之分的地区的,纯正榕江揭阳移民初期的影响应该不大。

当然这也是我本人的猜测而已。

PS 我在现在的汕头新移民身上也发现一些情况有点意思,就是有几位揭阳移民的第一代后裔,现居汕头(父亲从揭阳过去的),他们说话时变调模式已经完全和汕头一致,但是先闲前等字却还主要是aiⁿ,少数读aiⁿ/ oiⁿ 两可。这似乎也可以算一种新中介语。但现代汕头腔的实力已经非旧时沙汕头可比,要出现oiⁿ>aiⁿ的演变应不太可能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enjee 於 2009-5-21 14:38 發表
至于汕头本土口音,只要找一个未因城市化而被打散的村落去听一下,大致就知道了。我的理解是:与现在所谓的标准汕头话相比主要区别在于ing\it和eng\ek合并,但有ṳng\ṳk;阳去变调是低降调,而不是低平调。大致是这样一种口音。
我今天跟一位汕头的学弟聊天,据他说父母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是龙湖的,住的靠近澄海一带。发现他就有这种把ing和eng合并的特点,比如新年说seng-nî,品茶说péng-tê,而他居住的地区并无揭阳人迁入,他说他这种口音也是当地很有代表性的。另外,妖韵是读iou而非iau,先韵是oiⁿ而非aiⁿ,有ṳng韵,没有-n/t尾。

不过他们又新生出了ing韵,这是因为他们的im/ip韵已经和澄海一样失去闭口韵尾,结果就产生了新的ing/ik。这样他们音系中虽然也是ing/eng/ṳng三分,但实质却已经不同了——ing是来自im,而eng是原来in和eng的合并。比如他们把合喙叫hâk-tshùi,心叫sing,三国演义叫saⁿ-kok êng-ngĭ(三用了白读,可能文读sang会和双sang混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后鼻音在双唇音前会有很显著的逆同化现象,比如 lăn-pha一词,按理应该是lăng-pha,他则是自然而然读成lăm-pha;还有 “侬品”一词,他非常自然地读成nâm-péng。

他还有一些词是我所不熟悉的,比如用“粗哪”tshou--nā表示差不多、一般般;还有就是用“粗”tshou作为副词修饰形容词,表示“相当”的意思(揭阳是用“土”thóu);还有把有点甜、甜儿甜儿(tiâm-nî tiâm-nî)的感觉叫“甜chhi-ko”。另外通情达理他是说thang-lâng(据陈伟武,普宁应该也是thang-lâng),我们揭东则是说thong-lông(通常用于否定,说某人bŏi-thong-lông)。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9 輶轩使者 的帖子

旧时汕头最多就到现在金砂乡一带,怎么会到了龙湖区了?

粗 tshou 做副词,也是常用到的
     e.g. -只tṳ́ng过来乜生样? -粗nā……
     e.g. -隻手机乜生样?-粗好(sí-kēng)

甜chhi-ko 也是常用词

thang-lâng 反义为 thak-sái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