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官话入声消亡和浊音清化的年代?

近日看一些契丹文研究的东西,发现在对读音构拟的时候不同学者似乎对汉字音值的看法不一。比如说“阻卜”的“卜”究竟是对应bu、pu还是puk,比如说“耶律”的律究竟是有-t尾还是没有?

似乎宋音一般是归入近代汉语,但印象中宋音的通语还是有浊声母的,入声也未消失。

但就方音来说,龚煌城对12世纪的宋西北方音研究的结果是浊音都清化成送气清音了,而且入声消失,甚至鼻音韵尾都丢了,变成鼻化。
孙伯君、聂鸿音《契丹语研究》中也认为北宋时期用来对译契丹语的汉语已经没有全浊音,所以清送气音(含原全浊平声)对译契丹语的清音,而清不送气音(含原全浊仄声)对译契丹语的浊音。在入声方面,是完全假定不存在入声了。孙聂二先生在书中声明对音研究时采用了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尽管对中原音韵时期有无入声尚有争论,他们是认为应该已经无入声的。

不过似乎在对契丹文字进行拟音的过程中,学者却又发现文献中的译名,入声字可能是有所指的?比如有学者把耶律的对音考为yalaut,其中一个小字就是对应t的发音,并推测为蒙古语族的复数词尾。

这令人很纠结啊。包括对人名后缀 隐、堇 等的音考,比如 胡独堇 的 胡独 应该是 hudu 还是 hutug? 孙聂二先生对契丹语语言学意义上的发展速度的判断,很多也是建立在这个对音的基础上,可是一旦这个基础不是事实,那那些论断不是都是空了?

辽代跨五代与北宋,期间的中原通语发展情形究竟如何?对音时是用方音(燕云汉儿言语)对译还是用通语?当时的通语应该还有全浊和入声,但燕云方言呢?西夏临近的西北方言已经失去浊音、入声甚至鼻音韵尾,燕云是不是也如此?有没有证据呢?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要看“官話”是什麼概念了,若按古代的意思理解,即官場上用的共通語,則一直到清末都有入聲。
南宋時候山東詞人入聲似乎已經不怎麼樣了,典型例子如辛棄疾。
那双相兄认为契丹官方的译音用字,是取燕云方音,还是取北宋官音呢?
双相兄所说的山东词人,是谁研究?鲁国尧先生?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其实我提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用元代的《中原音韵》作为研究汉籍中契丹译语的对音基准,是否合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北宋官音毫無疑問是有入聲的。除非北宋沒有,明清又有了……
辛棄疾入聲有問題貌似好多人提到過,已經屬於公共知識了。

契丹小字研究概况

RT

契丹小字研究概况.pdf (698 KB)(右键另存为,手动重命名)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