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的讀音是從閩南借入的?

秋谷在他的書中提到王育德寫論文論到福州語的橋 /kyo/ 借自閩南語
仔細想下, 確實, 按'橋'的歸韻來看, 它的話音該是 /eu/ 韻, 而不該是 /yo/.
在福寧, 這個字讀 kiu, 合韻書, 福州的 kyo 怎麼切, 都不合韻書. 況且這個'橋'連文音都無, 獨獨一個不合福州音韻系統的 kyo
'橋'在福州是很常見的, 該是個高頻詞, 如此來講, 不該從外府在引入讀音才對,
並且, 整個福州府, 連偏僻的山村也不可避免的讀 kyo, 就是講, 只要屬福州語範疇的語言, 這個字就一定讀 kyo, 一個例外都沒有.
這個''引借''實在也太深入了吧? 深入得連偏僻的山區海濱都淪陷了, 深入得連福州語原來的那個讀音的痕跡都尋不到, 深入得我不禁懷疑起''引借''的真實性.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那怎么不说 舀 ieu2/yo2 也是闽南引进的?
難道不是文白異讀?
閩南 舀iau2/io2 剛好是這兩個音的對應。
   橋kiau2/kio2
橋的文讀也不常用。可能福州人不用就忘了「橋」的文讀kieu。
Lín tio̍h huán-hué; in-ūi thian-kok kūn lah.

可能是共同闽语或早期的闽东话读音的遗留也说不准

语音演变后,也有可能个别字的读音仍遗留早期的读音形式。北方话的轻唇音 f 是由古汉语的重唇音变来的。可是北方话的个别方言,仍有个别字仍然读重唇音。
我也是這樣的看法, 應該是很早期的讀法延續至今
如果是從閩南借入的, 則需要回答我之先提出的問題... 為何所有的福州語地區均讀 kyo, 無一個地區例外...
另外, 在戚林八音中記有一個 tshua, 引領, 學者認為這也是閩南語的借入詞, 我基本同意這個看法, 因為這個音在閩縣話無用到, 連老人都不懂.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戚林八音》原文注為:“如引泉州俗語。”這是作者有交代過的。

這個字下的另一個字:hua1
m.png


原書是注成:關門。
校注引《玉篇》中認為是開門。
就我日常生活中,“~”、“~過”就是關門的意思。

[ 本帖最後由 菊在言 於 2010-5-7 19:03 編輯 ]
福清方言辭典裡邊有一個 tshua, 意思是誘騙, 可能就戚林八音中那個的泉音 tshua, 如果這個假設亦成立的話, 那麼這個 tshua 就不一定是引借詞了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到了汉代才有“桥”你们想想~

回復 #7 Nguang 的帖子

泉州話tshua就是「引」,有點兒「帶路」的意思。並沒有騙的意思。
Lín tio̍h huán-hué; in-ūi thian-kok kūn lah.
回复楼主:

非也,“桥”本来就是o韵, 属于宵B。

“小”本来也读 syo,后来才变成了siu

不是闽南话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