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方言志》

福建方言志.rar (1.84 MB)(右键另存为,手动重命名)

[ 本帖最後由 菊在言 於 2010-5-20 19:26 編輯 ]
刘福铸

  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代弘治年间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继而有万历间何乔远《闽书》。清代则编有多部闽省通志:康熙间郑开极等人、雍正间谢道承等人,皆纂有《福建通志》,乾隆间沈廷芳等则纂《福建续志》,道光间有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福建最后一部旧式省志是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由陈衍主纂的《福建新通志》,该书也简称《福建通志》。
  最后这部省志虽纂于民国,然纪事止于宣统,因此可以说是与封建社会相始终的最后一部旧省志。该书卷帙浩繁,达611卷,体例略依郑樵《通志》,而规模和内容则远远超过了以前所有的福建通志。本书的主修人员虽先后有多人挂名,而自始至终的主纂人实为陈衍。1937年8月,陈衍病卒福州。福建省主席陈仪命教育厅长郑贞文修完未竟之稿,加上序言和总目,才成为一部完整的省志。据说民国时期全国修成并印行的省志,只有《云南通志》和《福建通志》,可见当时修志之不易。
  《福建通志》的主纂者陈衍(1856~1937年),幼名尹昌,字叔伊,晚号石遗老人,别署石遗、拾遗、醉石、陈侠、匹园等等,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先后任过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僚、张之洞宾幕,上海方言馆汉文教习、《求星报》主笔等,清亡后,受聘讲学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同光体”诗人,一生著述甚为宏富。除主纂《福建通志》外,光绪至民初曾刊行有《石遗室丛书》,内收著述18种,116卷,其中除《闽诗录》等辑录校补8种外,自著10种,包括《石遗室文集》12卷,《石遗室诗集》6卷,《石遗室诗集补遗》1卷,《尚书举要》5卷、《说文解字辨证》15卷、《说文举列》7卷,《朱丝词》2卷等。《丛书》外,又有《石遗室诗话》32卷、《续编》6卷,《辽诗纪要》12卷、《金诗纪事》16卷、《元诗纪事》24卷,都有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又有《石遗室论文》5卷、《史汉文学研究法》1册,有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排印本。又选有《近代诗钞》24册,《宋诗菁华录》4卷,皆为商务印书馆排印本。还编著有《闽侯县志》、《通鉴纪事本末》、《石遗先生谈艺录》、《石遗室书录》等书。 ”
  陈衍自幼苦读,博闻强识,好学深思,自经史子集、小学目录、山经地志乃至财政经济之学,靡不赅贯”。他作为当时一个学术上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上承乾嘉考据之学,在修纂通志时,除对分纂所拟初稿进行统稿修改外,还亲自动手编写了《通纪》,《金石志》、《版本志》、《道士传》等多卷学术性较强的纪、志和人物传。在这些专门志中,就包括了《方言志》一种。当时为早日让志书面世,陈衍采取的是分批刊刻、边编写边印行的办法,因此这些分批刻印的志传均单独标题《福建某某志》或《福建某某传》。所以方言志也是称《福建方言志》。
  《福建方言志》约在1922年雕版刷印面世。解放后,这部《福建通志》又用原刻木版先后刷印过三次,流传和影响甚为广泛。1972年,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将此书收入所编《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第九编(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人文科学第三号,1972年)。200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把《福建方言志》收进新编的《陈石遗集》,正式出版。
  《福建方言志》是过去各种福建省志中所没有的一部专门志。在道光间编纂、同治七年(1868年)刊印的《重纂福建通志》中,虽然引录有何治运《方言考》,但还不是一个专门志,而陈衍编撰的《福建方言志》,明确把方言与金石、风俗等等一样,首次把它作为独立的部门志来编写,表现了其超轶突破前人之处,也显示了这位博学之士的学术眼光和胆识。虽然这部方言志还不能算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真正方言志,但作为开山之作,自有其应有的地位。但自它问世后,似乎并没有什么人去研究它,甚至也很少有人提过它。如近年出版的《福建方言志》、李如龙教授《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专题性文章如马重奇、杨志贤《福建方言研究概述》(《福建论坛》,1997.4)、马重奇《福建语言文字研究》(《福建论坛》,1998.2)等等,这些论著于福建语言文字研究资料搜罗甚富,而独独皆未提及陈衍编撰的《福建方言志》。笔者所见,仅《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中有游汝杰先生撰写的一篇有关此书的”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