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7 Lim 的帖子

華南的漢人有非漢血統  是歷史事實,
但  語言的形成 不等於 血統的形成.
所謂 "底層詞" 的研究絕大多數都欠缺必要的論證, 所以不可信.
方言詞的研究大概只有 羅杰瑞和梅祖麟 1976 一文提到的
tang5 ki1的 [童] 跟 "小孩" kiann2 來自南亞語 (比較越南語 dong 和 con)
大家會引用, 其它的看看就好.
綜何回覆以上兩篇:

是的,不過羅肇錦的papaer令我感到跳躍的是客家話那塊,
其實客家話一些詞彙的來源他要怎麼講其實也沒差,

但這些錯誤的前提連結到族群歷史就很恐怖了,

譬如他說彝族叫山為"ha"、畲族自稱山哈,
所以Hakka=山民=以南方原住民為主體所形成,
然後舉客家話底層詞試圖證明,舉的是南亞和壯侗,

這是什麼邏輯? 藏緬、壯侗、苗瑤、南亞大遊行,
但從明代粵東礦亂相關資料、清代粵省械鬥的相關資料,
很明顯知道民系的形成來源和名稱來源,根本沒有直接關係


另外,他說
1. 台灣的閩粵械鬥是閩客因為語言不通的械鬥,
2. 漳泉械鬥其實也是因為語言不通的閩客械鬥,因為漳州有很多Hakka,

這又是什麼邏輯?語言通不通跟械不械鬥是高度正相關嗎?
就算是,這種敘述的前提顯然仍站不住腳,

誰說漳州客在原鄉不會閩南語?
就算在原鄉不會,來台後與漳州福佬混豈有可能不會?
誰說現在台灣的海陸客地區在當代不是閩、客雙語區?
而這些海陸移民的原鄉也是閩、客雙語區,
("客家義士"姜紹祖他祖公姜秀鑾還是福佬底呢)
韋煙灶有幾篇paper已證明了這點 ,

這完全忽略在當代府級行政區的地域認同是先於族群認同的,

而這也正是"台語"、"台灣話"一詞的來源,源於台灣居民對台灣府的府級行政區認同,
試圖割裂台灣住民數百年形成的地域認同只因為某部分住民現今族群認同>地域認同,(而這正是清、日、KMT分而治之的結果)
這對我們走到哪裡都是地域認同先於族群認同的閩人來說,根本是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回復 #11 thh 的帖子

在中國民間巫術中,童乩(乩僮)這種靈媒起初是以童子為媒介的,所以又有稱童子附體為降童、跳童、上童、拍童(打童)的。

閩南音:tang5;福州音:toeng5.皆能對應東韻的白讀。
>>藏緬、壯侗、苗瑤、南亞大遊行,
所以我說羅的文章看看就好, 鄧曉華的文章也一樣, 禁不起推敲

>> 這又是什麼邏輯?語言通不通跟械不械鬥是高度正相關嗎?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這完全忽略在當代府級行政區的地域認同是先於族群認同的,
你說的這點很少人舉出來!!!
>>這完全忽略在當代府級行政區的地域認同是先於族群認同的,
>>你說的這點很少人舉出來!!!

其實這個現象本身在漳洲福佬客的研究常被提及,
但原因往往遭到扭曲影射,
現在整個社會輿論和學者的字裡行間把他視做"鴨霸的強勢福佬同化楚楚可憐的弱勢客家",
老實說這是華人式的自虐史觀,
只論被動同化不論主動涵化,只論集體認同不論個人認同,

然後這就又提到了我們的白爛客委會的客家台的村民大會節目,
主持人與學者到福佬客地區講他們根本聽不懂的四縣、海陸討論閩南語的"霸凌",
這種用公權力製造的機會不均等才真的是文化霸凌,
閩南語同化其他民系可沒用過公權力介入
[犭客]贼暴横欲杀尽平洋人,憎其语音不类也。平洋各乡虑其无援,乃联络近地互相救应,远地亦出堵截。

http://www.douban.com/note/147316480/
所謂"分類械鬥",

語音類不類是一種分類項目而不是械鬥原因,
而械鬥的分類也不一定是語音,這有太多例子,

例如最近的gu. xiang,
分類是基於籍貫,原因則是階級問題,right?

像小國兄的例子裡,語音是分類項目,原因呢?
真是"憎其语音不类"? 若是怎大量土客械鬥在清初這段時期?
難道到了清初土客語音才不類?
我看是明中葉美洲旱作物的引入造成山區客家人口產量暴增,
大量移民周邊造成與其他民系的資源爭奪,

而我反對的是羅肇錦將語言不通視做台灣的閩粵械鬥唯一的分類項目與原因,
並不反對語言可能是分類項目
>> 主持人與學者到福佬客地區講他們根本聽不懂的四縣、海陸討論閩南語的"霸凌",

語言和認同已經轉換完畢的福佬客  當然不再是客家人.
原帖由 Lim 於 2011-6-19 18:28 發表
要怎麼牽馬英九是客家人這件事本身我是覺得沒差,
但自從成立了客委會之後,歷史詮釋權被客家完全掌握了這點就很重要了,
而馬自稱客家,更加強了這種勢頭,

例一:
那個客委會撥我們納稅人交的錢拍的"1895乙未",
絕口未提姜紹祖等所謂"抗日客家義軍"戰前不僅是福佬人霧峰林家棟軍所編成,(戲裡福佬以土匪豋場 ),
而且也絕口不提他們平日的主要任務是在隘勇線殺原住民,

歷史不該是這般的選擇性記憶,這樣對福佬、原住民公平嗎?

例二:
客委會拍的那個孫文訪台的客語認證廣告,
某人講粵語,接頭人說"你不是國父",
孫文講客語,接頭人說"你是國父",說客語很重要bla bla...媽的,這樣也行

連廣府人的豆腐都吃

例三:
客委會主導的六堆嘉年華動員學生排戲,
戲中朱一貴軍都是農民兵裝束,燒殺客庄,
最後被擊退跪在地上向士大夫裝束的"客家義民"投降,
然後演什麼"客家義民"既往不咎、和樂融融的爛橋段

不只族群歧視還帶上階級歧視


所以說,制度決定一切,而制度上我們的文化成了弱勢
廣府人基本只要省內不是潮、梅二州都算上是他們的,是閩是客根本不管,只要會講粵語通通算他們廣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