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反推得到的~~

1、潮语 力 读 lât
这个读音是使者兄告诉我,算是文读音吧,不规则的读音。但是日语“力”读“りき”或者“りょく”能否说明这个问题:“力”字的入声韵尾比较特殊?
力 林直切

2、潮语 法 读 huap
从日语“法律”读“ほうりつ”,可以推断“法”字为-p尾。日语汉字的-p入声现多变为う长音或是つ尾。
“法”粤语读 faat,闽南语读 huat,而潮语,字典原来标注huap,现口语多为huak。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2.沒錯啊,漳泉閩南語有一票-p跑到-t的韻尾,
好像誰的論文裡有提過,重唇韻頭和重唇韻尾不同時出現於一音節的規避原則,
(hu原本有p的白讀)

潮州這方面比較存古,
一樣處於粵東的客語"法"也是fap
至於1.

漳泉文讀lek8,有唸做lik/liok處,對應りょく、りき

白讀lat8,與潮同,但你們算文讀?

回復 #3 Lim 的帖子

力 日常读 lâk,但是读经典的时候则是读 lât
可参见 →此帖4楼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漳泉、粵語都有兩個唇音不能共存的規則,像品、帆、法等

-k變成-t例子也不少,只是大多為i元音的音節,像竹、直等。"力"算是特例......
"竹"一直是-k啊,

"直"變化時未必是i音節,
更早的白讀層次可能是tat,別忘了"值"就有保留a元音,
但"值"也變tat了,

也就是說-k->-t的變化未必發生在元音高化成i之後,

個人猜想跟聲母引起的類化也許比較相關

回復 #6 Lim 的帖子

確實,本人gong-khi...
我處“竹”、“肉”、“叔”三字都是收[-p]尾的,它們的讀音分別是[tip5]、[hip2]/[hep2]、[tsip5]。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力”的这个读音没什么特殊的,就是曾梗的一种白读。
曾梗合流是比较晚的事情,所以这一白读出现的年代也不会太早,可能在唐宋之后。
好像有點問題,潮語lak的白讀念法跟曾梗合流關係似乎不大,

漳、泉的lik是曾梗合流影響下的文讀音沒錯,
對應的更早層次是lat的白讀,
這文讀形式成形時元音可能已經高化,

但照此君的說法,潮州沒有lik只有lak,元音尚在a,
再比較潮語近代的-t->-k演進方向,
以及潮人視lat為文讀的現象,
這個lak當是潮地更後期發生的音變,由lat直接演變而成,
並非北方話影響的曾梗合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