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三讀如宕攝

秋谷裕幸《閩東區福寧片四縣市方言音韻研究》提到閩東“影”“眏”看守二字的讀音:

梗攝開口三等庚韻影母的“影”和“眏”讀同宕攝開口一等唐韻,應該是庚清二韻有別的痕跡:

影 白琳 oŋ3|長春 ɔŋ3|斜灘 ouŋ3|富溪 ɔuŋ3;福州 ouŋ3|福清 oŋ3|古田 ouŋ3
眏 白琳 ——|長春 ——|斜灘 ɔuŋ5|富溪 ɔuŋ5;福州 auŋ5|福清 oŋ5|古田 ouŋ5


順便列一下四地“秧”“囥”“糖”三字的讀音:

秧 白琳 oŋ1|長春 ɔŋ1|斜灘 ɔuŋ1|富溪 ɔuŋ1
囥 白琳 khoŋ5|長春 khɔŋ5|斜灘 khɔuŋ5|富溪 khɔuŋ5
糖 白琳 thoŋ2|長春 thɔŋ2|斜灘 thɔuŋ2|富溪 thɔuŋ2

柘榮富溪這五個字韻母相同。壽寧斜灘“眏”“秧”“囥”“糖”四字韻母相同,“影”字韻母不同。這跟變韻有關。斜灘的變韻以上聲和非上聲爲條件。

類似現象也見於閩南地區。《廈門方言同音字彙》“影”有白讀 ŋ 上聲 ,比如“樹影”說成 tshiu ŋ 。《廈門方言詞典》收“䁐” ŋ 陰去,釋爲“盼、指望”,並說“也作‘向’”,沒有提到看守之意。《台文/華文線頂辭典》收 ŋ gu 向牛(放牛/牧牛)、ŋ iũ ② 向羊(放羊/牧羊),此陰去的 ŋ 應即“䁐”字。同韻的字如:秧央 ŋ 陰平;糖 thŋ 陽平;囥 khŋ 陰去。

也見於雷州地區。《海康方言志》:影 ɔ 上聲,看 ɔ 陰去。同韻的字如:秧央 ɔ 陰平;糖 thɔ 陽平;囥 khɔ 陰去。《雷州方言詞典》:影 ɔ 上聲,望門 ɔ mui (看家,看守、照管門戶。前字本調陰去,後字陽平)。這個陰去的“看”或“望”應即“䁐”字。

閩西北地區“影”一般讀如陽韻字。《建甌方言詞典》“影”讀 iɔŋ 上聲。龍安隆《福建邵將區語音研究》也記錄了“影”字的這種讀音,但聲調不合規律。比如光澤司前“影”讀 iaŋ51,又讀 iɔŋ51 ,該處的51是入聲;邵武和平“影”讀 iɔŋ212 ,該處的212是陽平;順昌黃坑“影”讀 iɔ̃35,該處的35是陰去。聲調方面的變化可能屬於閩北歷史上的某種演變。

䁐眏,《集韻》去聲於慶切,視也。贛語常以“䁐”表示“看守”,比如江西黎川“放牛”說成“䁐牛” iaŋ ŋɛu 。鄭曉峰羅列過一些點“䁐”“影”的讀音,“䁐”讀如一等唐韻的主要見於沿海閩語,內陸閩語一般仍讀如梗攝字,“影”讀如三等陽韻的見於閩北及閩西的一些點。“䁐”“影”贛客多讀如梗攝字,但有的客家話“䁐”是個鼻音聲母。

“影”從彡景聲,“䁐”從目英聲,上古應在陽部。顏之推說呂靜《韻集》“爲、奇、益、石分作四章”。前者可能屬於開合分韻,後者應是《韻集》存古。益字來自上古錫部,石字來自上古鐸部,不少閩語還保存了一些區別。比如來自鐸部的梗攝昔韻字“石席借惜尺”,廈門韻母讀成 ioʔ,跟藥韻白讀合流,跟梗攝細音字的常規讀音 iaʔ 不同。陽部、鐸部相承,閩語“影”“䁐”讀如宕攝字應是與益石分韻類似的一種現象。衹是“石席借惜尺”等字中古歸昔韻,“影䁐”中古歸庚韻而非與昔韻相承的清韻。庚三和清韻的關係比較複雜,有人將二者看成重紐。


①秋谷以12356分別表示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
②線上辭典用羅馬字標示爲 ǹg-gû、ǹg-iûⁿ 。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1-10-7 18:18 編輯 ]
秧 在閩縣話也是讀 ong1, 跟'影'同韻. 映則多讀 iong3, 比如反映 huang2 iong3, 另外還有 eing3 這個讀音, 見於八音韻書, 我個人是沒見過身邊人用到.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原來“映”也有類似讀音。
䁐字,如果電腦沒有安裝大字庫,能不能顯示?問一下。因為我裝了,所以我不知道沒裝的人是否能看得到這個字。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11-10-11 10:18 發表
䁐字,如果電腦沒有安裝大字庫,能不能顯示?問一下。因為我裝了,所以我不知道沒裝的人是否能看得到這個字。
估計顯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