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叫法

维基百科 臺灣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8%A9%B1
"受客家話影響 [编辑] 母親 = i-a(依-啊)[32]:在臺灣一部分人稱呼母親為阿依[33],而在詔安客語亦有稱呼母親為i-a。(台灣話其他的稱呼則有: a bu (阿母)、niu-le (娘妳)、a nia (阿娘)),i-a亦有稱或許源自台灣的平埔語ina(伊娜;母親; i-n-a; "n"為鼻音)。"
在同安,”母親” 叫法有 三種:1. bu--á(bu發本調陰平) 2. ná--á(ná發本調陰上) 3. i--á(實際發音和北京語"伊阿"發音完全相同)。

"母親 = i-a" 應該是漳泉本語。非受客家話影響或源自台灣的平埔語。
“詔安客語亦有稱呼母親為i-a”
“平埔語ina (伊娜;母親; i-n-a; "n"為鼻音)”
刚好是同安 “i--á”和 “ná--á" 两种叫法的结合。

巧合?  因果?  联系?

此君按:原帖有些discuuz编码乱了,我改正好了

回復 #1 Kua 的帖子

潮语有âi這一稱法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粵西、海南都有“/mai/(陰上)”作為對母親的背稱,這是雷瓊閩語的一大特色。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三鄉話:

舊主流:姨〔i45〕
新主流:媽〔ma54〕、媽媽 〔ma21 ma54〕
次流:姆〔mu21〕

我們面稱母親時,習慣在稱謂後加一個虛字「啊 - a212」:姨啊、媽啊、姆啊

我們說「你母親」時,習慣在「你」和稱謂之間加一個虛字「阿 - a33」:你阿姨、你阿媽、你阿姆

我們說「某人母親」時,習慣在稱謂前加該某人的乳名:麗花姨、麗花媽、麗花姆 (「姆」字改調讀〔mu54〕)。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原帖由 tpyao 於 2013-5-19 15:59 發表
三鄉話:

舊主流:姨〔i45〕
新主流:媽〔ma54〕、媽媽 〔ma21 ma54〕
次流:姆〔mu21〕

我們面稱母親時,習慣在稱謂後加一個虛字「啊 - a212」:姨啊、媽啊、姆啊

我們說「你母親」時,習慣在「你」和稱謂之間加一個虛字「阿 - ...
南蓢村話:

祖父輩(解放前成長之輩)主流:姨(ai,大概是老早就合了音的"阿姨",但鄉人似乎一般沒意識到這字跟"姨"有關)
父輩(毛時代成長之輩)主流:母(mu)(註:此稱呼直至電視普及、受粵語電視傳媒影響前基本仍為主流)
我輩(改革開放後)主流:媽(ma)、媽媽(ma ma)(此類稱呼基本只到電視普及後出生者方為常用,亦即大概八十年代後期方始)

說你母親時一般不用加"阿"字(要加也可,只是較累贅),直接你姨、你母、你媽/你媽媽

說某人母親時才要加"阿"字"或"儂"字,某某儂姨,某某儂母/某某阿母,某某阿媽/某某媽媽

[ 本帖最後由 閩唐 於 2013-8-20 19:53 編輯 ]
我根據一些觀察懷疑三鄉人稱生母為「阿母 - a33 mu21」是有一定原因的。

1.  元配所生稱繼室為「叔母」,繼室所生稱生母為「阿母」
2.  親生長子過繼已故伯父,稱生母為「叔母」,其他子女則稱生母為「阿母」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