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com《微三鄉》《趣談三鄉話》第十集 《親戚》

《微三鄉》視頻節目《趣談三鄉話》第十集 介紹了十一個親戚的三鄉話稱謂,其中部分我此前曾在這裡筆談過了,今天再就《趣談》所介紹的加以補充:

親戚的三鄉話稱謂,尤其是單獨一個字的稱謂,習慣要再前面冠一個「阿」字,例如:

「你母親」,三鄉話可以說「你老母– ni44/35 lau33*lɐu33 mu35」,或者說「你阿姨– ni44/35 a33 i55」。
(「你」字有兩個不同調的讀法,所指各異:讀上聲「ni35」,隱示「而非別人的母親」);讀陰平A「ni44」,隱示「而非別人」。《趣談》說的是「ni35 a33 i55」)。

「你父親」,三鄉話可以說「你老囝– ni35/44 lau33 kea35*32」,或者說「你阿爸– ni35/44 a33 pa32」。或(如上,「你」字有兩個不同調的讀法,所指各異:讀上聲「ni35」,隱示「而非別人的父親」);讀陰平A「ni44」,隱示「而非別人」。《趣談》說的是「ni44 lau33 kea35*32)。

在以下的稱謂介紹中,「阿」字從略。
親戚長輩的依禮稱謂若冠以排行,排行字「大、二、三、四...... 孻」均讀中山粵語,之後的閩粵兩可。
在尊稱前冠上粵語「孻– lai44」字的,表示其人排行最小。

面稱「母親」,舊時一般稱「姨 – i44」,部分稱「母 – mu32」;今日多稱「媽媽 – ma32 ma44」。背稱則多稱「老母 – lau33*lɐu33 mu35」。

「父母的父親」:面稱均曰「翁 – aŋ33
「父母的母親」:面稱均曰「婆 – pɐu55
「父母親的姑母姑姐」稱為「姑婆 – kɔ33 pɐu55」,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母親的姑丈」:粵化稱為「丈公 – tsœŋ33 kuŋ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母親的姨母姨姐」:稱為「姨婆 – i55*32 pɐu55」,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母親的姨丈」:粵化稱為「姨公 – i55*32 kuŋ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母親的舅父」:粵化稱為「舅公 – kʰeu35*21 kuŋ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請留意「舅公」「舅父」兩個「舅字」的不同變調)
「父母親的表姊妹」:粵化稱為「表姑 – piu35*32 ku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母親的表姊妹夫」:粵化稱為「表姑丈 – piu35*32 ku44 tsœŋ33」,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兄長」:稱為「伯父 - paʔ5 hu33」,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兄嫂」:稱為「伯母 - pak5 mu44」或略稱為「母 – mu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弟弟」:稱為「叔 - suk5」,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弟婦」:稱為「叔母 - suk5 mu21」,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妹妹」:稱為「姑姐 –ku44 tsea55」,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請注意「姨姐」、「姑姐」兩個「姐」聲調各異)
「父親的姊姊」:粵化稱為「姑母 – ku44 mu21」或「姑媽 - ku44 ma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父親的姊妹夫」:稱為「姑丈 – kɔ33 tiu33」或粵化稱「ku44 tsœŋ33」,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母親的父親」:背稱曰「外翁 –ŋɔa32*3333
「母親的母親」:背稱曰「外婆 –ŋɔa32*33 pɐu55
「母親的兄弟」:稱為「舅父 – kʰeu35*32 hu33」,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母親的兄嫂弟婦」:稱為「妗母 – kʰem35*32 mu35」,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母親的姊姊」:稱為「姨母 – i55*32 mu35」或「姨媽 - i55*32 ma44」,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請注意:用來面稱親母的「母」字和「伯母」、「叔/姑母」、「妗/姨母」這四個「母」聲調各異)
「母親的妹妹」:稱為「姨姐 – i55*32 tsea21」,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母親的姊妹夫」:稱為「姨丈 – i55*32 tiu33」或粵化稱為「i55*32 tsœŋ33」,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

「兄長」:面稱按排行依次稱曰「大哥 – tai33 kɐu44」、「二哥 – ŋi33 kɐu44」、「三哥 – sam44 kɐu44」;對他人背稱曰「大老 – tɔa32 lau33*lɐu33」。除對親兄外,可在排行字前冠上其人姓或名,以防混亂。(請留意:「哥」字讀「kɐu44」,粵語人聽來不雅。)
「弟弟」:成親上字之前面稱可直呼其名;成親上字之後,如依舊禮法,任何時候都只可呼其字
「兄嫂弟婦」:按排行依次稱曰「大嫂 – tai3321」、「二嫂 – ŋi3321」、「三嫂 – sam4421」......「孻嫂 – lai4421」(請留意:「嫂」讀「sɔ21」,粵語人聽來好搞笑。)
「姊姊」依排行稱「大家 – tai33 ka44」、「二家 – ŋi33 ka44」、「三家 – sam44 ka44
「姊夫」稱為「姐夫 – tsea55*3233」。面稱又可按具體情況冠上排行稱呼「大哥 – tai33 kɐu44」、「二哥 – ŋi33 kɐu44」、「三哥 – sam44 kɐu44
「妹妹」面稱直呼其名,對他人提稱說「細妹 – se21*33 mɔi32
「妹夫」:面稱可直呼其名,但如依舊禮法,任何時候都只可呼其字。對他人提稱則粵化說「妹夫 – mui33 hu44」。

「表兄」稱曰「piu35*32 heŋ33」,通常冠以名字而不冠排行
「表姐」稱曰「piu35*32 tsea35」,通常冠以名字而不冠排行(請留意「姑姐」、「姨姐」、「姐夫」、「表姐」四個「姐」字聲調各異)
「表弟」:面稱可呼「piu35*32 te32」,亦可直呼其名,但若成了年上了字,依禮不能再直呼其名。對他人提稱則呼曰「piu35*32 te32
「表妹」:面稱可直呼其名,對他人提稱則呼曰「piu35*32 mɔi32」。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11-15 11:52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在#1樓介紹了一大堆親戚稱謂,卻漏了沒介紹父母的舅母。對父母的舅母的三鄉話稱謂是「妗婆」,但有兩個不同讀音:有人呼曰「kʰem35*32 pʰɐu35」,又有人稱曰「kim33 pɐu55」。

不知何故,「舅系」(此名詞是我霎時靈感的杜撰)親戚稱謂的發音會有這樣奇特的變異:

「舅公」呼曰「kʰeu35*21 kuŋ44」,發音料屬非完全粵化;「舅公」,中山粵語讀「kʰɐu21 kuŋ44」。

「舅公」之妻,不稱「舅婆」稱「妗婆」,「舅父」之妻,不稱「舅母」稱「妗母」,一奇。

「妗婆」呼曰「kim33 pɐu55」,料屬純閩音,而呼曰「kʰem35*21 pʰɐu32」則料屬非完全粵化;「舅婆」,中山粵語讀「kʰɐm21 pʰɔ51」。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11-15 12:00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