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24 lumiere 的帖子

鉴江疍民因为和汉民混居并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和当地居民没有口音上的区别。
而松山乘风自然村居住的全是疍民,受外界的影响教小,语言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罗源人通常把乘风(村)也称作迹头(村),我估计以前该村没有村名就把附近的迹头地名来代替而形成一种传统称呼的习惯吧。
原帖由 菊在言 於 2007-10-19 16:57 發表
混合式?是什么与什么混合?
原先我听她讲平话的口音不具备罗源境内任何一个区域特色,但很明显又是属于闽东方言福州话。所以我就问她是那里人,她就告诉我是迹头人,我一下子就猜到她是乘风疍民。(注:罗源民间习惯用“迹头”来代替“乘风”,“迹头”为附近的另一个村庄)

她告诉我他们在家里说的是一种“肚里话”,在他们族群之外改说和大家一样的平话。(肚:船肚、船仓的意思)

记得以前到乘风的一家食杂店买饮料,那个50岁左右的中年疍民妇女说着略带腔调的罗源话,当时只是想疍民的语言中可能还残留一些母语的痕迹罢了,没想到他们还有另一种语言。因为平时我所接触的乘风疍民及到乘风村基本没发现有什么口音的。

她告诉我,经常外出或到城关做生意的人话说得更“平”,年轻一代的孩子更OK

和我交谈有关疍民话题之后刚好她家人来电,我听她这时改用一种酷似闽东方言福安话腔调(我很难分清宁德各县方言,当然福鼎话除外),估计主要成份还是宁德(蕉城)话,又因为没说几句就关机了,所以基本不知道说什么,但听到一个和宁德话很像的“车”字(以前到宁德飞銮镇某山村听来的)。事后我问她:“你这样学宁德话不是很快?”,她说不会。根据乘风村疍民的来源地来推测,他们说的应该是宁德沿海各县和福州市区话音混合的一种方言吧?

有机会真想找一个了解自身族群历史、文化的乘风村民好好交流一下,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因为罗源人只知道“迹头曲蹄”却不知道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历史,包括我直到昨天还是这样,这些民间地方文化在罗源县志中也不可能找到!随着现代交流的不断加快,再过十几年估计“肚里话”也会消失的!(注:乘风村距罗源城关仅7公里,在罗源湾围垦大坝的北岸)

[ 本帖最後由 mdese 於 2007-10-19 21:27 編輯 ]
原帖由 mdese 於 2007-10-19 21:23 發表


原先我听她讲平话的口音不具备罗源境内任何一个区域特色,但很明显又是属于闽东方言福州话。所以我就问她是那里人,她就告诉我是迹头人,我一下子就猜到她是乘风疍民。(注:罗源民间习惯用“迹头”来代替“乘风”,“迹头”为附近的另一个村庄)

她告诉我他们在家里说的是一种“肚里话”,在他们族群之外改说和大家一样的平话。(肚:船肚、船仓的意思)

记得以前到乘风的一家食杂店买饮料,那个50岁左右的中年疍民妇女说着略带腔调的罗源话,当时只是想疍民的语言中可能还残留一些母语的痕迹罢了,没想到他们还有另一种语言。因为平时我所接触的乘风疍民及到乘风村基本没发现有什么口音的。

她告诉我,经常外出或到城关做生意的人话说得更“平”,年轻一代的孩子更OK

和我交谈有关疍民话题之后刚好她家人来电,我听她这时改用一种酷似闽东方言福安话腔调(我很难分清宁德各县方言,当然福鼎话除外),估计主要成份还是宁德(蕉城)话,又因为没说几句就关机了,所以基本不知道说什么,但听到一个和宁德话很像的“车”字(以前到宁德飞銮镇某山村听来的)。事后我问她:“你这样学宁德话不是很快?”,她说不会。根据乘风村疍民的来源地来推测,他们说的应该是宁德沿海各县和福州市区话音混合的一种方言吧?

有机会真想找一个了解自身族群历史、文化的乘风村民好好交流一下,然后把它记录下来!因为罗源人只知道“迹头曲蹄”却不知道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历史,包括我直到昨天还是这样,这些民间地方文化在罗源县志中也不可能找到!随着现代交流的不断加快,再过十几年估计“肚里话”也会消失的!(注:乘风村距罗源城关仅7公里,在罗源湾围垦大坝的北岸)
你听过罗源的“下路话”吗?乘风疍民的口音与下路话是否接近?
我同学和我曾经打算纪录罗源疍民的,但是最后没有完成。以后或许还有机会去做。
县志上有少量疍民文化的纪录,我还从我母亲那里听说疍民的葬礼非常不同。
乘风和迹头是两个不同的村吧?我截一幅地图给你。

[ 本帖最後由 lumiere 於 2007-10-19 23:43 編輯 ]

ciatau.jpg (45.1 KB)

ciatau.jpg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原帖由 lumiere 於 2007-10-19 23:34 發表

你听过罗源的“下路话”吗?乘风疍民的口音与下路话是否接近?
我同学和我曾经打算纪录罗源疍民的,但是最后没有完成。以后或许还有机会去做。
县志上有少量疍民文化的纪录,我还从我母亲那里听说疍民的葬礼非常不同。
我不是说了吗?“肚里话”是一种带着浓厚宁德腔调的语言,而“下路话”只是带连江腔而已,是非常不同的!

我读《福州疍民调查》的笔记

笔记是我去年在图书馆翻看吴高梓的《福州疍民调查》时做的,记了些我觉得有用的信息,比较粗糙。因为近来一直没空去翻拍原书,只好把这个笔记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福州疍民调查, 吴高梓,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29年6月
调查时间:1928年8月中旬至9月底。
调查缘由:原本吴高梓想去调查福州北岭的畲民,但因为其时北岭匪患甚重,为安全考虑,吴高梓转而去调查福州城内外的疍民。

1. 称谓由来:
(1)福州市民称疍民为“科题”,疑为“裸蹄”。
(2)疍民自称“科题”乃“郭倪”二字转音,原疍民有“郭”、“倪”二姓。这个说法吴高梓不以为然。
(3)“曲蹄”:疑为睡姿“曲蹄”。
(4)“诃黎”,见闽诗人张亨甫(道光间绍武人)风土诗:“闽俗真殊异,遗风自汉唐。手香笼苜莉,齿黑嗜槟榔。诃囝谁能赋,诃黎不可祥。家家爱鱼菜,疑是海人乡。” 黎,民也;诃,斥也。“诃黎”:诃斥之民?

2. 社会地位:
民国以前:(1)不准陆居;(2)不准穿绸;(3)不许读书;(4)不许应试
民国以后逐渐解放束缚

3. 家庭制度与经济:
工作多为渡客。从台江汎到舍人庙,泛船浦、海关埕一带,来往每人8枚铜元。小火轮船捐每月2元4角,搭客过江的渡船月捐1元2角。
疍民居住与营业地点:台江汎、三县洲、瀛洲、洪山桥、马江。
每艘船月收入四五十元。
父权社会,妇女劳作。

4. 宗教与教育:
多信佛道,1/4信天主教。天主教在开海禁之后传入,信天主教的疍民多半家道不大富有,但多数心地清白,不贪小利,且公德心颇重,不似其他疍民的诡滑贪利。
教育:民国以来少数疍民送子女读书,目的仅在粗识文字。疍民以为女子无需教育,全福州疍民中只有一个女子受过中等学校教育,据说后来嫁往陆上。

5.  服饰与娱乐:服饰简陋,多穿土布。妇女梳尖螺髻,天足,穿耳。几无娱乐,多上岸寻娱乐。

6. 习俗:
(1)婚嫁。多父母做主,也有媒人先说合的。程序:送礼、冠礼(“做出动”、成人礼)、请奶(陈靖姑)、过关。家道殷实的男方聘礼多在四五百元。新娘18岁忌出嫁,结婚到男家一般在黑夜,有哭嫁习俗。疍女可以嫁上岸,疍男不娶岸上之女。贞操观念淡薄,对婚前性行为与寡后再嫁并不在意,“守节”之事无法见到。亦有娶妾的。
(2)丧葬:与福州汉民同。
(3)除夕时疍民将船驶入江中,竹篙一插,索债的人上不了船,名曰“迁篙”。

7. 船妓:“船仔妹”。亦被疍民所不齿的行业,福州操神女生涯的疍民仅五家,二十余人。

8. 疍民对自身来源的传说:
(1)天上掉扫帚,一在岸(汉民),一在水(疍民)
(2)王审知入闽,化兵为农,夺原住民田产房舍,趋之下水营生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很好!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我再向各位提个问题:各地对疍民是怎样称呼的?闽南一带有没有接近福州“曲蹄”这样的对疍民的歧视性称呼?

我只了解到宁德把疍民称为ku-ta̤,ku是否也对应着汉字的“曲”字?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福安也是曲蹄
尊重是一种美德。
[quote]原帖由 GnuDoyng 於 2007-11-24 17:22 發表
福州話有一種大的黑色的貝類食物,叫做“淡菜”(dâng-chái),不知其他閩語區怎麽叫。

原帖由 liweijie 於 2007-11-24 18:35 發表
那个淡字有一个本字的 好像和DANG民有点关系
原帖由 honglc 於 2007-11-24 18:41 發表

=_=疍菜?  难道当时在水上生活的疍民们,以疍菜为家常菜?  也不是没有可能
[/quote]

这个 ...会有关系么?
[ 海 墘 閩 語 ] 欢 迎 您 ! ...
不是疍
好像是 虫延
尊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