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怎么念黃呢
黃字,北京發音是huang,只有這個音。而且,對北京話來說,代表“黃色”的口語就是“黃”(這與讀音無關)。
廈門話,代表“黃色”的口語也是“黃”(讀音n̂g)。所以,京廈一致。

題外話:黃字,在廈門話的白讀音是n̂g,口語用這個音。其文讀音是hông,口語不用。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回復 #1 limkianhui 的帖子

我想知道,厦语和官话的比较是林兄自己作的吗?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是。幾十年前,王育德(台灣的語言界前輩,後移日本),曾經做個類似的調查,統計廈門話和官話的親密度僅為48.6%。但我不知他是不是也採用這套出名的“200核心詞”(高階100+低階100)。但不論怎樣,閩南話與官話的差別真的蠻大。其實,我是蠻想證明“官話-閩南”差距沒想像中的大,但實際一累計,數據和王育德蠻接近(我是 53%),如果和他一平均,差不多只有50%,這個數字應該比較客觀。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扫描了一下,就问两个问题。

背,back,福州语说piăng,那闽南语有没phiaⁿ的说法?

短的té,福州语说dōi,有的学者认为本字不是“短”。他们的证据是什么。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背,有講“phiaⁿ”。骹脊(ka-chiah /kha-chiah)或者“骹脊phiaⁿ”(kha-chiah-phiaⁿ / ka-chiah-phiaⁿ)。

短,福州dōi和閩南té應該同源。我不知閩語的這個字的本字是啥,但看“短”(閩南文讀音:toán)是前鼻音尾韻,與閩語的dōi和té不同,所以定為不同。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8-1-19 21:28 發表
對漢語之間,只能區別他們在口語方面的不同,否則大家都可以溯源到古漢語,那當然都會同源,區別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會失去意義。
是比較親密關係,同源算不算親密度呢?
與完全不同源的0怎么可“等量齊同”呢?

同一個詞源的音韻變化引起的
A->a1 漢字寫成B1
->a2 漢字寫成B2

可類比第二人稱->閩語的汝 跟 普通話的你

C->c1 漢字寫成C
C->c2漢字寫成C

可類比黃在閩南話跟普通話的讀音

請問:第二人稱的人寫成汝跟你 跟黃讀huang跟uinn/ng(漳/泉)在語言學本質上有何區別,僅僅因為其漢字寫法不一樣嗎?

如果依親密度的話,我甚至可以認定汝跟你的親密度更大,與其語音相近語義一樣 (指廈門話跟官話比較)

[ 本帖最後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1-19 22:55 編輯 ]
我們所講的口語,就是分化的結果,評分是以此為依據。我已經提了“同源”與“口語分化”,需要區別對待。“僅僅因為其漢字寫法不一樣嗎?”既然寫法不同就代表它們已經分化,所以就是不同(當然它們同源)。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仔细思考了一下,鸿雁所讲或许更有道理!
與完全不同源的0怎么可“等量齊同”呢?
所以,那个表格我再去改。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