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是种(双调语言)

看了一些泉州音的资料,像

http://limkianhui.ti-da.net/e654886.html

"...那些本調相同的字可以用"變調"區分。泉州話的語流中仍然能夠區分八種聲調,記得大致是這樣(前為本調後為變調):陰平33-33、陰上55-24、陰去 31-55、陰入5-5、陽平24-11、陽上33(本调22)-11、陽去31-11、陽入23-1,陽調類的字變調都很像。遇到單字調無法區分時讓他們隨便造個詞唸唸看,像:洞房(tong31-11 pong24)、棟樑(tong31-55 liong24);甚至疊字也可以,如:冬冬(tong33-33 tong33)、動動(tong33-11 tong33)。(多谢cancer提供)"

我每次看到闽南语声调的标法,就觉得很悲哀。闽南语是种(双调语言)。因为普通话是种(单调语言),一大堆笨语言学者们很容易用单调语言的本位主义来处理闽南语声调。闽南语实际上几乎没有(变调),也几乎没有所谓的(连读变调)。不过被这些笨语言学者们硬生生地搞出了这些荒唐的解释出来。闽南语有的是(连调片语),及(动,静)双调。语气行动时用(动调),语气停下来时用(静调)。如此而已。动调来于汉语中古音声调,所以动调才是道道地地的原本调。也就是说,这些笨语言学者们把(本调)跟(变调)搞颠倒了!

看到如上的双调调值标出法,我就觉得这些人头脑真的出了问题。闽南语双叠词当然是用(动静)顺序:先(动)而(静)。干吗用那种所谓的(前為本調後為變調),违反逻辑的标法?

用动静双调标写,上面的泉州调值该为:

陰平33-33   (三三)
陰上24-55   (九九)
陰去55-31   (四四)
陰入5-5       (七七)
陽平11-24   (零零)
陽上11-22   (五五)
陽去11-31   (二二)
陽入1-23     (六六)

(为例的从叠数字用白读音)

潮州话其实有一些轻微的(连读变调), 不过,那些(连读变调)是建立在(双调调值)的基础上的。

闽南语的声调,其实很象数学上的(复数)(complex number),是二维的东西。(复数)乘法当然可以用一维的(实数)(real number) 加减乘除法来解释,但是你如果这样做,很不容易看出(复数)本身的一些特征。

另外,(双调语言)该有(双调语言)本身的书写法,(连调片语)截断时,该有处理方式(我觉得可用小空白或小句点.)。(轻声也有处理方法,不过我不多说了。)我觉得操闽南语的群众总是被别种语言的人牵着鼻子走,从来没看清楚本身语言最特别,最伟大的特征是在哪里。

我个人的建议是,将来别再用(本调)跟(变调)来称呼闽南语的调别。比较正确的名称是(动态调),(静态调)或者(单字调)。另外,动静双调调值,千万不要顺序搞颠倒。顺序正确的话,闽南语各地方言的(八声调值)用(从叠词)多念几次,是很好记忆的。每一汉字从叠词的动静双调搞清楚后,(连调片语)的声调是非常自然的。
持這種觀點的人,我承認之前見過。我也曾在思考,這或許也是一條路徑,至於哪一條徑比較快,我無權評判。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8-11-18 18:36 發表
持這種觀點的人,我承認之前見過。我也曾在思考,這或許也是一條路徑,至於哪一條徑比較快,我無權評判。
闽南语前字调为汉语本调,这是在大约二十年前就有人发表文章讨论过的。我十五年前就看过那篇文章了,不过近几年工作忙,很少上图书馆。谁写的我也忘了。

另外,大约同一时期,好像是丁邦新也写的另外一篇文章,用闽粤吴语等擬出了中古汉语声调。其实,中古汉语声调是非常简单推论的,几乎不需要用方言调值,直接从(平上去入)四字的名称加上清浊概念就差不多可以直接擬出了调值。今天到处都找得到中古汉语声调的擬值。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XxO1-NmSg

反正这些东西,二十来年前就全都早搞清楚了。理论上是非常清楚的,不过,在实践上,大家还是墨守成规,没有进步。
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我想聽聽更多的見解。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构拟历史调值,我本人觉得还是要谨慎些。

另外视频里说诗经时代就有声调,那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我是比较倾向于认同诗经时代所谓四声是韵尾辅音差别而不是声调差别的看法。声调在那个年代至多是一个伴随特征而已。

另外,我觉得tadpole兄最好能把相关的文章找到发上来。兄台虽说十五年前已经有人讨论过,但这一讨论是否就已经敲定了结果,这恐怕在学界不是这么容易吧,否则就不会有现在那么多的“墨守”了。所以需要看看那篇文章,看看他们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判断一下理据是否充足。

PS 本人说这些,绝非说不赞同此说,其实我在与论坛上鸿雁君讨论时也曾谈过此事,并且有怀疑过所谓前变调可能反而是本调,而鸿雁君亦表示其台湾朋友阿明兄曾言及某篇论文早已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可惜至今未能获得相关文章。故此我至今仍然希望能有高士能寻获并贡献出来,好让大家人一起研讨。毕竟科学的事,还是要靠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不管熟是孰非,关键要看学理上是否通。对于这点,我如果没有看到原文,是不敢妄下按语的。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此前樓主在寒舍曾經論及此事(http://hokkienese.com/?p=412#comment-1635),使者不妨前去觀摩一番→(http://sites.google.com/site/tad ... or-sandhied-default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看过了。蝌蚪兄的网站我也有关注过的。

我之前也是因为对阴阳、清浊和声调的高低可能的联系有感而和鸿雁Q聊过。但后来鸿雁似乎又举出一些反例。当然大体上,尤其是从入声的互倒上来看,这个本变调相反的说法颇有力道。但我仍觉得有几点值得大家关注一下:

1. 潮州话方言众多,前变调(或曰动调)系统并不一致。举个例子,“动调”的几个潮语方言对比:
动调        府城        揭阳       流沙        汕头
阴平        23           33          32            33
阴上        23/25     24/35     31            35
阴去        31/52     42/53     44            55
阴入        3/5         3/5         54            5
阳平        213         11          32            11
阳上        21           21          32            11/21
阳去        213         21          32            11
阳入        2             2            31             2   


从总体看,固然阴调高的多,阳调低的多,但实际上不是十分的整齐。个别调上差异很大。而且“动调”有dependence,比如府城和揭阳的阴上、去、入三声,都会根据后面的字调高低去调节它自身的音高,这也是上面列出两种调值的原因。因此要说这个“连读变调”说是否就真的不科学,我觉得还是不能太武断(我注意到蝌蚪兄也承认,潮州话有些许连读变调)。至于闽东,那就更加必须承认sandhi的存在了,因为他们的连读还会产生声母类化。所以在我本人看来,我赞成可以采用一种新视角去看待这调的问题,但不认为承认动态调、静态调和二元调系就必须绝对否定以前的本调、变调之说,其实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而最终物自体的面貌如何,目前我是不敢妄加猜度的。

2. 如果蝌蚪兄对此感兴趣,建议扩大比较范围,把海陆丰、电白、雷州、海南的情况也考虑进去,而且应注意到其下属次方言点的一些特殊情况,而不能仅仅以标准语为限。

3. wikipedia虽然是不错的材料资源,但毕竟不少是根据论文等第二手材料采写而成,参酌之时,尚需慎重。最好直接使用该地区学者本身田野调查的材料,或参考相关专著。比如论坛上有不少这类著作,也有不少母语使用者。

而且,我始终觉得动静调理论和连读变调理论也不至于说水火不容。唯一的差别,只是变调论是强调变调从本调变化而出,而动静调论一开始就承认两种调的共存。这在语言学习上可能动静调论会更有利于学习者,但要是从理论上讲,两种说法未尝不可以相通。所谓sandhi,美国传统词典说是Modification of the sound of a morpheme in certain phonetic contexts,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don't  in don't you  and in don't we.  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的语音交互(certain phonetic context)中出现的发音变化,那其实就是说,单独自个的时候A语素的发音和A与其他语音发生交互,构成context的时候的发音,是会有差异的。这就是sandhi的核心意思。就这点看,和动、静的说法并无相悖,都是强调“静”——其实就是不与其他语素发生交互——和“动”——与其他语素发生交互——两种情况有不同的发音。只是传统的”单调理论“它是出于一种reductionist的倾向,选中了单字调作为调的代表而已(当然我们可以说他选错了)。但从音理解释上,两种还不至于水火不容。

不过, 承认动静双调对于采用白话字倒有莫大的好处——不必解释说,喏,这个我们白话字只是标本调啦,你要从语流变调中倒推回本调啦,之类的,还要冒被扔鸡蛋的危险。我们到可以理直气壮道:喏,这个á表示的本来就是两个调,一个是动调XX,一个是静调YY,反正都是阴上调,都是用它就对了,不用推啊推的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sandhi... 雖然不像吳語, 福州語還有可逆性, 但我還是眎之為畏途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前字变调后的调值为本调,这让我想起福州语前字变韵后的韵母为本韵。不过要下这个结论确实要慎重。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終於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了。如果可以繼續的話,請繼續吧……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