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闽南表在的是ti/tu7(泉tir6),常写伫。潮语是to/lo或na。to常写成在。但感觉to和闽南的伫应是同源的。不过对伫字不太感冒。感觉会否都是来自中古的“著”?福州、建瓯等地不知此字是如何处理?
不过著作附着义古时是入声,如何解释其在闽潮读成舒声?罗自群女士认为南北各方言后置持续标记都来自著,并对其舒化做了不少解释但总觉得有些不太牢靠。另外就是闽地这个似乎大多是前置而非后置。
另潮的lo2显然和to2有渊源,和闽东的(0礼)、闽南的咧leh,似乎也有关联。t弱化为l应该好理解,四川话都有类似的变化。那么它也是来自著?闽南的入声是原始形态?潮的to和lo对得很严整怎么闽南的ti和leh却那么怪?而且闽南还有伫咧(ti-leh)连用!类似我们的tó-kò了…难道leh和ko才是一对?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这有很多说法,比如“著”“箸”“在”“伫”“待”,各种各样的。项梦冰《连城(姑田)方言的“在”字》曾经提了一下。
貌似潮州的 o  有些是对应泉州的 ə 而非 ɯ 。 to te ti tɯ teʔ leʔ 这些说法是否同源很难搞清楚。闽语的这些说法与吴语的“来”看上去也有点像,江西安义“在”就说成 lɛʔ 阳入,甚至北方“在”也有说成 tai lai 啥的。
我个人倾向于认泉州的是“伫”字。
記得有女同居以前在pkucn就提過瀋陽(?)話的'在'也做 lai

我個人也覺得閩南語的 teh, leh 應該和福州語的(0禮)有關係.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一、閩南和潮州現有的一些說法

張振興《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同音字表中除了 ti 陽去~厝:在家,還有 te 陽去(漳)~厝:在家。都寫成“待”字,下加橫線,表示白讀。另有 teʔ 陽入,意爲正在。
洪惟仁《閩南語概論講義教材‧11再變調》則說:又如「塊」te3是陰去聲……「塊」te3虛化為進行貌時態標志之後,意思變成「在…」,可濁化為le3寫成「咧」。聲調與張振興記的不同,不過這種虛化的說法的調值似乎不易把握。
潮州“在”說成 to 陽上 ,泉州說成 tɯ 陽上 。如果張振興所記不錯的話,似乎可以用《記略》的 ti 陽去 對應泉州的 tɯ 陽上(或標作 tɨ ,屬同一音位) ,以《記略》的 te 陽去 對應潮州的 to 陽去 。假設一下,to te 來自“在”,ti tɯ 來自“著/佇”。

二、to :te

就 to te 而言,“在”字韻母(咍韻)、聲調(陽上、陽去)都符合,困難在於聲母(精組讀 t )。李如龍《閩方言的特徵詞》考證 ta 陰平 爲“焦”時曾拿“礁”舉例子。另外我聽過“天津”的“津”讀 tin 的,但我不清楚“津”是否本字。從潮州和閩南的韻母對應來看,這個說法在泉州的相應讀音應該是 tə 陽上 ,但這個音我沒見過。也許還可以假設這是“待”字。
或以爲 te( ʔ ) 可能來自 ti leʔ  的合音,不過我覺得 leʔ  是後起的。

三、ti :tɯ

1、語音對比

海南屯昌(錢奠香)“在”主要說成 ʔdu 陽上 ,她寫成“住”。林倫倫的《粵西閩語雷州話研究》,第84頁同音字表中“在”是 tu 陽上 ,第212頁“在家”是 tu33 ts‘u21 ,寫成“在厝”,前字是陽上,後字是陰去。雷州的這個 tu 陽上 應該可以對應海南屯昌的 ʔdu 陽上 和泉州的 tɯ 陽上 。
海南暫未去查,雷州的 u 主要來自遇攝的模魚虞,止攝的支脂之,流攝的侯(少)尤。雷州魚虞不分,二者讀 u 和 i 的都不少。同音字表中 tu 這個音節所收的字有:豬都箸肚堵睹賭櫥除在鍍度。雷州蟹攝主要讀 ai oi ,其他還有一些零星讀法,但是並未見到讀 u 的。泉州讀 ə 的“短袋坐座”雷州讀 e 。
林連通等人將泉州的 tɯ 陽上 寫成“待”字,可能是認爲 tə→tɯ 這麼變來的。 但泉州的 ɯ 韻和雷州的 u 韻我沒有看見其他一個字來自蟹攝,所以不大可能是“待”字。如果說泉州的 tɯ 是從 tə 變來的,雷州的 tu 又是從甚麽變來的呢?所以最可能的情況是,泉州的 tɯ 和雷州的 tu 都來自魚韻,廈門的 ti 則可能是從泉州的 tɯ 變來的。

2、可能的本字
泉州的 tɯ 陽上 來自“著”這是很多人說過的。
“著”可與“箸宁佇貯”等字相通。《廣韻》直呂切,“宁,門屏之閒,禮云天子當宁而立”,祇作“宁”。《集韻》丈呂切,“著,門屏間也,通作宁”。說文段註則云:“(宁)齊風作著。”《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著”當即“貯”。
梅祖麟曾以《廣韻》“著,附也,直略切”作爲討論虛詞“著”的出發點之一。“著衣”是附衣於身,然後再引申出存在的意思是可能的。“著”可與“宁佇貯”等字相通,可否不以“著,附也,直略切”爲出發點,而以“佇,久立也,直呂切”作出發點,也就是說可否由久立之意引申出存在的意思呢?我是這麽猜來著,其實楊秀芳老早以前已經說過這一點了。她的《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說:
根據字書、韻書來看,「著」有多音多義。東漢表示存在之意的「著」,它的音義見於韻書著錄的可能即是《集韻》上聲語韻的「丈呂切」,其釋義爲「門屏間也。通作宁」。許慎《說文解字》謂「宁,辨積物也,象形」。根據段注來看,「門屏間」是「人君視朝所宁立處」,「以其可宁立也,故謂之宁」。而「宁立」是「久立」之意,是「積物之義之引申」。這個「久立」的「宁」,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引詩經、左傳、國語,說經傳中「皆以著爲之」。東漢譯經用「著」這個動詞表達存在之意,可能便是承經傳用法而來。
《集韻》丈呂切的“著” 釋意爲門屏間也,有人以意思不合將之排除在外。也難怪,“著”字簡直成了垃圾筒,甚麼虛詞都往裏扔。我們可以再看一下。
《異體字字典》“宁”字條:(一)ㄓㄨˋ大門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之宁。」……
說文段註:“釋宮 門屏之閒曰宁 郭云 人君視朝所宁立處”。看樣子,郭璞認爲門屏之間的意思來自君王上朝要站在那裏(宁立處)。如果認爲泉州的這個說法來自《集韻》丈呂切“門屏間也”的“著”,那其實與認爲來自“佇”字區別不大,都與“佇立”之意有關。段玉裁認爲“佇立”之意又來自“貯藏”之意。《廣韻》:貯,居也,積也。“居”的本意是“踞”(蹲),後來又出現居住、儲存等意。
“居”有處在、處於之意。《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貯佇”有等待義。《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 顔師古注:“貯與佇同。佇,待也。”
由“久立”“等待”引申爲“在”?暫作如是說。

三、其他方言中的相關說法

其他方言中“在”的說法,如江西安義 lɛʔ,蘇州 ləʔ,沈陽 lai 上聲,石家莊 lai 去聲,保定 tai 去聲。《海上花列傳》寫成“來”字,那麼蘇州的 ləʔ 該是促化的結果。陶寰曾經提過紹興吳語實現體標記 teh→deh→leh 的演變過程,楊秀芳也舉過閩南話中 t→l 的例子,所以也不能排除 leʔ 是由 te 弱化而來。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09-11-20 13:28 編輯 ]
洪惟仁的《闽南语概论》讲义教材?有pdf么?貌似只看到vudik以前发的文字版。

洪举的“無[塊]睏 bo22 te31 khun11 (無處睡覺) /無[塊]睏 bo22 te3 khun11 (沒在睡覺)”其对应揭阳说法是:无块夗bo55>11 ko213>42 inn35(无处睡觉);无在夗 bo55>11 to53>35 inn35(没在睡觉)

台湾表示地方的块te对应揭阳的ko,而表示持续的te则对应揭阳的to。莫非to和ko也是同一来源?

但是“在那里”(略带虚化)的tó-kò很常见。这种情况不太好理解成两个都是同一个字(一个表示在,一个表示处所,然后同一来源?)。而ló理解从来自tó似乎比来自kò更顺。

另外遇摄鱼韵字潮语也有读o的,丈吕切的著其实也可以对应得上潮语吧?就不知张振兴记录的te能否对得上。林宝卿是只记载了ti和tɯ的。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那兩句話來自洪惟仁《閩南語概論講義教材》,現在好象打不開了。
http://www.uijin.idv.tw/new/teaching/

遇攝魚韻字潮語也有讀o的?我只記得類似於廣州話莊組字“初”讀 tsho 之類的。暫不清楚潮州是讀 tsho 還是 tshou 。
确实这个te很费神啊……te真的似乎没有遇摄字,对应的泉音也不是ɯ而是ə。

难道真的要援引那些孤证来说成精组读t-?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在山 於 2009-11-20 00:46 發表
那兩句話來自洪惟仁《閩南語概論講義教材》,現在好象打不開了。
http://www.uijin.idv.tw/new/teaching/

遇攝魚韻字潮語也有讀o的?我只記得類似於廣州話莊組字“初”讀 tsho 之類的。暫不清楚潮州是讀 tsho 還是 tshou 。
如疏助所楚初阻等,是读o的。初tsho。不过从历史层次看似乎不够古老。更古老的是chhiu。

当然遇摄的字如贮念tiu2/6,貌似很古老可是却是口语中从来没用的文读;而口语惯用词,号称来自诗经或汉晋间的“翘楚”却是明明白白读khiâu-tshó。所以这层次也真难说。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或许更进一步讲

潮州的to>lo对应闽南的ti/tɯ,而潮州的ko对应闽南的te?只是走了不同路,闽南由出所词发展为持续标记,潮汕是由表存在的词发展为持续标记?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如 疏助所楚初阻 等,是读o的。初tsho。
——————
这些跟广州话一样都来自庄组字,但是知组字似无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