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潮汕 oiʔ 等韵母的猜想

潮州有些别的地方不常见的入声韵,如 oiʔ auʔ 之类。疑心这些韵母的形成与中古的韵尾有些关系。

在江西黎川,一般中古的咸深入声字仍收 -p 尾,-k 尾变成 -ʔ 尾,-t 尾则变成 -iʔ 尾。但是江西有些地方 -p 尾变成了-uʔ 尾,比如黎川县的荷源北部:鸽 kouʔ ; 叶 iauʔ ,资溪县(乌石):鸭 ŋauʔ ;叶 iauʔ ,万载县:auʔ 答夹法塔甲;euʔ 设入;ieuʔ 猎业协;ɿuʔ 执;iuʔ 立(六肃局足),保留了圆唇性,但是双唇没有闭拢。根据吴中杰和郑张尚芳等人的调查,有的畲话 -p -t -k 尾也分别变成了 -uʔ -iʔ -ʔ 尾。可以设想,如果喉塞尾最后弱化消失,这些字就变成 -u -i 以及开尾韵的字了。 pkucn 曾有个闽北人“王道的梦”发了个帖子叫《和普通话颠倒的读音》,比如“百”a :“八”ai 之类。在旁边的江西黎川,“百”“八”两个字就是分别读成 paʔ paiʔ 的,闽北那里不过先行一步,把喉塞尾脱落了。

具体到潮州的 oiʔ 韵而言,就俺所见,是来自中古 -p -t 的字。现在的潮汕大多是 -n/t 并入 -ŋ/k ,这是比较晚近的变化。在赣语中,常见的情形是 -m/p 并入 -n/t  ,或者俺们可以设想,潮汕“八”“笠”等字早期也是如此,然后中古的 -t 尾字前带上一个过渡音变成 -it ,再变成 -iʔ 。

潮州的 auʔ iuʔ 等韵好些是有音无字的,但也有来自中古 -k 尾的字,如“落”lauʔ ,这倒跟普通话如出一辙,但是普通话“白”pai “薄”pau 的韵尾是怎么变来的,也没人说得清楚。赵元任在《语言问题》第八讲中提过“过渡元音”在这方面起的作用,某些语音学方面的书也会提到“音轨”或“音征”。俺上段话只是说“ -t 尾字前带上一个过渡音变成 -it ”,因为语音学方面的东西俺知道的有限,只能这么模糊带过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08-1-19 03:18 編輯 ]

回復 #2 楊境韜 的帖子

杨兄,我觉得,牵涉私人恩怨方面的争论,可否通过论坛的短消息进行呢?这样子在帖子里公开化似乎于论坛不太好。

一点意见,请勿见怪。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笑啥啊

我發一封郵件到你郵箱,不知道你收到了沒
发给我的?发到哪里啊?我好久没上网。
zaishanquanshui AT 126  DOT com

這個郵箱。我發個短消息給你,也不用打開郵件了
塞尾弱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渡元音, 一般情况而言, 应该和原先的塞尾舌位及唇型相关. 比如t和i, p和u.

潮汕的oiʔ确实很大部分应该和古潮语的at有关。

说起来,a变o这个音变现象似乎贯穿了潮语发展的大部分时间。

像“齐“同韵的字,脐tsâi这样的应该是较早,齐tsôi济tsōi鸡koi是a>o之后出现的。
相应的像原本潮汕一统的aiⁿ>oiⁿ/aiⁿ平分秋色。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中古什么韵什么韵之类的这些,直接以历史语言学元音链移的观点来看,这个普遍的a>o现象或许更容易理解。它发生的情况不限于某一个韵,而几乎是波及整个音系的。ai>oi, 这个在各支潮语中尚处于并立状态, 而aiⁿ>oiⁿ, 就已经是部分地区全盘完成替换了。更进一步,是iau>iou,这在潮州和澄海率先发生,但至今尚未成功扩散开来。au>ou虽然少,但也已经部分地发生,比如作为句末语气助词的au在潮州有类似ou的变化。iam在潮州也已经处于向iom变化过程中,尽管iom的o发音实际没有o那么后,而是类似于ə的位置。

虽然a变成o不是绝对的,唯一的,但a>o这一音轨应该可以说确乎是存在的。具体的音变制约条件还未厘清。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在今天的汉译佛经里面潮州话的o就对应梵语的a,如 波罗蜜多 - paramita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8-1-19 18:41 發表
塞尾弱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渡元音, 一般情况而言, 应该和原先的塞尾舌位及唇型相关. 比如t和i, p和u.

潮汕的oiʔ确实很大部分应该和古潮语的at有关。

说起来,a变o这个音变现象似乎贯穿了潮语发展的大部分时间。

像“ ...
汉语从上古到中古也就是走了高化的路子,现在各个方言里头,元音高化得最厉害的莫过于吴语,领先大多数方言。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8-1-19 18:41 發表
塞尾弱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渡元音, 一般情况而言, 应该和原先的塞尾舌位及唇型相关. 比如t和i, p和u.

在普通话中,中古收 -k 尾的字,如“北”“白”变 -i ,而“勺”“熟”变 -u ,直观地看,似乎是主元音是前元音则 -k 尾变 -i ,主元音是后元音则 -k 尾变 -u 。
收 -k 尾的字,潮汕好象是只有宕江入声字变成 auʔ  ,如“乐”读 gauʔ  (没仔细查看的说)。
-p 尾可以变 -uʔ  ,如严修鸿的老家福建武平坪畲咸摄字由 -m -p 变 -uŋ -uʔ 。-k 尾也可以变 -uʔ (貌似这时主元音该是后元音)。-p 变 -uʔ 有唇的作用在里面,-k 变 -uʔ 则可能是因为 k 和 u 在发音上都有[ +back ]的特征。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08-1-19 22:58 編輯 ]

1.jpg (33.48 KB)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