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福佬

这件事相信大家懒得再谈。

最近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关心语言事情。不过看了一帖广府人(福狫)原文,发了点时间查一查历史来源。向大家报告一下。

洋人传教士1843就有文献记录使用Hoklo一词。而且英文,法文,德文皆有使用记录。传教士是不会采用藐视自己信徒的称呼。可见Hoklo一词是当时广东地区福佬人对自己的称呼没错。

The Baptist Missionary Magazine
By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 Baptist General Convention Board of Managers
Published by Board of Managers, Baptist General Convention, 1843
Item notes: v. 23 (1843)

page 278: "... Took my teacher, Wong, and went on a family visiting tour. The first family visited spoke the Hoklo dialect. The assistant not being with us, we could but partially understand each other..."
"... At a later hour, in company with the assistant, Mr. Young, and Wong, my teacher, visited Titam village, and a family there, who speak the Hoklo dialect; which is nearly the same as Tiéchiú, which the assistant speaks..."

到了1907年,上海法国人天主教耶稣会创立(徐家匯天主教堂),一方面办慈善收容孤儿,一方面出版人文科学及宗教方面书籍。法国人(夏之時)Louis Richard 写了一本"Géographie de l'empire de Chine",很快就被(孫文楨)翻成中文版的(中國地輿志略)。这本书里面有用到(学老)或(福佬)一类词汇。我没找到法文或中文原版,所以不能确定原本用词。不过我倒是找到英文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Comprehensive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dependencie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revised and enlarged By Louis Richard, M. Kennelly
Translated by M. Kennelly
Edition: revised
Published by Tʻusewei press, 1908

Chinese form of Hoklo.jpg

英文版用词为(学老)。从原文可以看出(学老)一词根本没有任何藐视恶意。这本书的学术地位极高,欧美列强相争翻译。作者的学术认真态度,让今天的中国人会觉得汗颜。

同时期1907年广府名人(黄节)在其《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上抄袭(中國地輿志略)部分资料编教科书在上海出版。不过中国人的坏习惯马上跑出来。居然出现了狗头字旁的(福狫)一词。在下面网页找得到:

http://big5.gd.gov.cn/gate/big5/ ... 7&goto=lastpost

Hoklo Derogatory.jpg

这本教科书引起客家人极大的反弹。打官司时好像(黄节)说辞为他只是错误抄袭,把责任推给(中國地輿志略)及原本洋人。到了今天,还是很多人以为责任在洋人。

现在我不清楚的是(福狫)一词是(黄节)的杰作还是(孫文楨)中文版的(中國地輿志略)的用词。我没(中國地輿志略)原文所以不能下定论。不过当时中国文人素养如何,大家可能心里有数。我想是(黄节)的杰作可能性较大。

不过要说清楚的是,第一:(福佬)(学老)(福狫)等皆为音译,原本名词显然是有音无字。第二:所谓(福佬)为客家人或广府人对此群族的藐称,到目前为止我从来没有看过半点证据。反而从西方传教士文献,可以证明早在十九世纪初"Hoklo"是此族群人对自己的称呼。

自己群族的人,通常没有对自己群族的称呼。福建当地人就叫自己为(本地)人,广府人也是叫自己为(本地)人。“Hoklo”确实是在广东使用,从"Comprehensive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dependencies" 一书内也能看到福建一章内从来没提起(学老)一词。但是你不能这样就否认(福佬)不是闽南人群族的称呼。

就像中国古代也只有(天下)一词代表中国。只有等到跟外族来往时,才会有称呼自己的名词出现。

说得简单点,(鹤佬)(福佬)(学佬)Hoklo 一类称呼,到目前是这个群族的维一历史上有记录的自我称呼。其他用词都是有行政单位的背景,或者类似(本地人)(在地人)(自己人)的本位观点称呼。用本位观点称呼的问题是,广府人及其他各地人也是这样叫自己,所以不能用来区别。

[ 本帖最後由 tadpole 於 2009-3-29 02:21 編輯 ]
问题我们自己并不会如此称呼自己
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很不喜欢听到这个词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原帖由 此君 於 2009-3-29 09:03 發表
问题我们自己并不会如此称呼自己
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很不喜欢听到这个词
这我当然了解。我对(福佬)两字起初也没好感。

先說音不说字。我是外国长大的小孩。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开始从网路上看到(福佬)两字时,我去问我母亲到底这是什么怪名称。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母亲的眼睛忽然地亮起来。她说,对呀,我们就是Holo人。我才发现(福佬)两字的发音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她说,好久没听过这个称呼了。几十年没听过这个称呼了。我想,这个称呼是差不多在六十年前从台湾消失。(其实,我的族群是所谓的福佬客,不过不多说个人历史。)我非常惊讶这个名词能对我母亲唤起的那种那么深刻的亲切感!这是她小时候听过的用词。

所以我发现了这个称呼(不看汉字,只听声音)对很多人是有感情的。

后来从外国文献发现了Hoklo这个称呼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中间多了一个k出来。直到认识海陆丰闽南语才了解。

让我接受(福佬)这两怪字的是罗常培1930年的一篇文章。他白纸黑字地写得很明显: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四,「廈門音系」,羅常培著,中華民國十九年,北平。

敘論

「廈門話是中國方言裡很重要的一種語系。牠的領域,往廣義裡說,上自閩南,下至潮汕,瓊崖,台灣,菲力濱,新加坡以及南洋群島,大約有一千兩百萬乃至一千五百萬人能操這種語言。但是在這個大的方言區(linguistic area)裡,各地的方言當然還是大同小異,不能完全一致。其中比較最流行,最普遍的,秖有現在廈門跟鼓浪嶼一般人所說的話算是具有這種資格。本篇研究的範圍暫以後面這種狹義的廈門話為限。為對待狹義的廈門話稱述上便利,我們管前面那種廣義的廈門話叫做〝福佬話〞(Hoklo Dialect)。」

这可能是华人语言学者第一次这么明显地把中文(福佬)及英语Hoklo同时并列写出。罗常培毕竟是有分量的学者。所以后来我就接受了。

[ 本帖最後由 tadpole 於 2009-3-30 12:38 編輯 ]

1874卫三畏

The misuse of words in passing from one dialect to another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name given to the people of Swatow, This was hok-ló,  福佬 i.e. people from Fuhkien; but when the Cantonese heard hok-ló, they wrote it as they heard the sound, 學佬 being now the name given to the people of that prefecture, and the Cantonese of the present day puzzle themselves to know why it was applied to them. No Chinese scholar has examined these dialectical changes, which are an ample source of many colloquialisms in every dialect.
以前timluo引过这段。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9-3-30 13:18 發表
以前timluo引过这段。
我第二手资料会做参考。但是总是会觉得美中不足。第二手的资料常常掺入个人的揣测,而且一个人传过一个人,原本精确度会被打折扣。

你可以发现我提供的都是第一手原本资料,来源都有注明,大家公开可以去查。让实物证据说话。

像(学佬)一词,你想想,下一代的小孩子会不会问,世界上是谁首先写出这两个字?以前会写字出书的人其实不多。这些问题其实将来都可以查得很清楚。像一些中国世界地理上的名称,都可以很准确地追随到利马窦为原本发明者。关于福佬语的一些名称,像(鹤佬)这两字,大家都可以查出是洪惟仁1988台灣風物第38卷第一期〈談鶴佬語的正字與語源〉一文中发明的,(河洛)这两字是连横1918年在(台湾通史)一书内发明的。(闽南)语这个名称,当然也不是古人用词,而是有一位近代语言学者做汉语方言分类时提出的。我看过资料,但是没抄下来。现在找得很辛苦,还没找到。

中国方面的文献将来当然会慢慢数据化。一些疑惑会慢慢明朗解决。西方文献数据化如火如荼地在进行,Google Book帮忙解决了不少历史上事情的来源及正确顺序。
引用tim兄的,因为tim兄首先发现这一段记录,我不能掠人之美,冒为己出。

原图我也有。

原书出版于同治甲戌,即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

封面.jpg (19.66 KB)

封面.jpg

汉英韵府.jpg (64.25 KB)

汉英韵府.jpg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9-3-30 22:51 發表
引用tim兄的,因为tim兄首先发现这一段记录,我不能掠人之美,冒为己出。
原书出版于同治甲戌,即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
太好了,非常感激。

不过日期上英文头叶写的出版年期是1889年。英文的Preface(序文)倒是1874没错。所以我看到的1889年可能是再版吧?

汕头人确实也有被称呼为福佬/学佬。所以这又证明了靠现代人口头传述是非常不可靠的:很多潮州人都说他们从来就没对自己称呼过福佬/学佬。从历史文献看起来,显然是曾经有过这种称呼。事实是现代人不记得古代人的用法。

在闽南或台湾,福佬的(福)发音为(鹤),所以(福佬)这两字应该是海丰陆丰一带的福佬群族或传教士发明的写法。应该还有更古老的来源。(福)音在闽南不可能突变成(鹤)音,但是(鹤)音确实是会在海丰陆丰转成(福)音的。

就像潮州人一样,很多漳泉人士也常讲他们从来就没对自己称呼过福佬。但是口头传述常常不可靠。(鹤佬)这两音节,往上推求应该还有更多的历史,而且历史地理应该是逼近闽南区域。

回復 #7 tadpole 的帖子

现代潮汕人确实没有称呼自己为“福佬”。

但是潮汕人还是会有“潮汕人福建祖”这样的认同,而且从传世的谚语"大埔无福,澄海无客"来看,福佬的称呼肯定是存在过,不过后来“潮汕人”“潮州人”的概念兴起后,福佬的称谓就逐渐消失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為閩南漳泉語寫下巨著《廈英大辭典》的洋教士杜嘉德,確在《廈英大辭典》中記下了“福佬”這個詞。不過,僅憑這個是否就能說明當時的閩南人(特指福建地區的閩南人)自稱為“福佬”呢?我看未必。在今天,福建南部漳州屬下的平和縣、詔安縣一帶,與客家接壤、混居,但仍舊操閩南話的人們,稱講閩南話的人為“講ho的”(音譯“講河的”,確切的聲調未知),稱講客家話的人為“講客的”。與此同時,現實當中的閩南漳泉廈的中心地區卻均無這樣的說法;《廈英大辭典》之後面世的書面記載也均無。

眾所周知,杜嘉德的《廈英大辭典》並不單純記載廈門腔,而是同時收錄一些閩南漳、泉地區的說法。所以,不排除《廈英大辭典》所收的“福佬”可能來自上述平和、詔安等與客家有混居經歷的地方口音。

潮州地區有諺語"大埔无福,澄海无客",也說明所謂的“福”、“客”是成對出現,相對的。有“客”才有“福”,有“福”必有“客”。事實上,無論潮州的“大埔”,海陸豐,福建省的平和、詔安,抑或是台灣,都是閩、客混居地。所以,這些地方不一而同地出現“福佬”這樣的說法,不能不說與“客家人”無關。而閩南中心地區,沒有“福佬”的說法,因為這裡從來沒有客家。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海丰人说的“hâk-láu-uē”三字已经完全是属于“出口转内销”型了 具体说是:

福佬 hok-ló(与其他族属尤其客属对举之闽系自称,闽语)>学老 hok8-lou3(客、粤语对闽语福佬发音之模仿)> 学老 hâk-láu(海丰、留隍、汤坑,属于直接用闽南语发客家的“学老”二字字面音)

这已经是转了一圈儿又绕回来的了。狭义潮汕(潮、汕、揭)一带没有学老hâk-láu之称。过去记载中的hok-ló现代也很少听闻,而地名族称“潮汕人”“潮州人”或“潮人”认同感最高。

确实很多时候,当没有外来族群的时候,本民族是不需要任何的称呼的,比如潮汕人经常自称是“家己侬”(ka-kī/tī-nâng),这个称呼甚至广府人也直接借用过去,我的广府朋友,很多是一听到我或者其他潮人说是潮汕的,马上反应说“ka-ki-lang”(粤语对ka-kī-nâng的模仿),几乎都可以作为一个族称了 ——海外潮人那个著名的网站就直接叫gaginang。就像很多少数民族,他们的自称,如果还原其意义,其实就是“人”或“本地人”之类的意思,但天下谁族非人?所以这些自称有时候就不获采用,而只能用它称。比如:

瑶族:最常见的自称有“勉”、“门”等,是“人”的意思,也包含“我”的意思

土家族:自称“比兹卡”,意为本地人。

傣族:自称“傣”,意为“自由”、“人”。

族称除了用自称外(如蒙古,如傣),有些民族如上面的瑶族、土家族的现实族称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自称,而是用他称(瑶,来自与徭役有关的汉称“莫徭”;土家也明显是他称),其实如黎族,也是用汉人对他们的他称。也就是说族称不一定等于自称。确定族称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其实“客家”这个民系名称,也一样是来自他称,江西的老一辈“客家人”,很少自称客家人。客家是在和广府民系发生冲突的时候被广府人冠上的称呼而已。但后来被发展出来一些褒扬的含义,客家人也大部分就接受了。

从这个角度看,来自客家的称呼“福佬”未必不是一个候选的民系名。

但就像民族名称确定的时候一样,这要考虑到该民族、民系自己对这个称谓的感情和认同。比如历史上布依族叫仲家人,是用他称;德昂族叫崩龙人,也是他称;鄂温克族叫索伦人,是清朝满族对他们的称呼,等等。但这些是没有考虑到他们自己的认同的,后来民族确认的时候,考虑到这些民族的感情,就都改回自称了。刚才此君兄也说了,对福佬一词,可以说完全没有认同感。这样的族称如果要强加,也不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海丰、留隍等地则对学老二字很有认同感,比如留隍潮人把说客家话叫“订客”,说潮语叫“订学老”,他们也会说自己是“半客半学老”)

还有一部分族称也不是用自称或他称,而是用地点命名,比如保安族(保安三庄)、东乡族(东乡地区)、藏族(卫藏、西藏)、毛南族(广西毛南地区)、门巴族(门隅达旺)、珞巴族(藏语“南方”)、基诺族(基诺山)、怒族(怒江)之类的。广府人、潮州人也是类似的命名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闽南”这个基于地域命名的族称,也未尝不可。虽然历史比福佬短,但是其作为民系名称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不会比福佬差多少。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