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雪文這個外來詞

按說 海南閩語跟閩南話分離已久,以致幾不能通話,其分離當至少明之前,則明之前的共有詞一樣不足為奇,然明之後的外來詞卻一樣,未免覺得奇怪。閩地傳入?一樣同時吸收外來詞?閩地從海南傳入?

雪文 sa bun 有說來自葡萄牙文 也有認為來自英文的soap 也有說來自馬來語 諸如種種 大家各杼其見吧
据说是马来语 sabun是马来皂的意思 有次在火车上碰到来武夷山旅游的马来人我与他聊天时讲到 他说sabun是马来皂的意思 且发音和声调完全一致
其操粤语英语马来语和华语(这是语言情况)
至于是否是这样 葡萄牙文→马来语→闽南语那就不清楚了 还有 中亚阿拉伯语也是讲sabun这样的音 应该语源相同

回復 #1 鴻雁於飛 的帖子

台灣多半認為是荷蘭文,但現代荷蘭文似乎又沒這個字。
English Dutch
soap zeep
----------
Dutch English
savon No matches found

http://www.freedict.com/onldict/onldict.php

馬來話我很確定有這個詞,我有個馬來西亞的華人學弟,他就是這麼說的。不過我想有沒有可能這個字早在宋元時期就由大食商人帶來泉州了?然後明清時期閩南人大量"過番"到東南亞,將這個詞帶過去的?


他们还发明了肥皂的制作方法。肥皂一词阿拉伯语音译读作“shabun”,西班牙语与葡萄牙语词汇肥皂(sabon)、法语词汇肥皂(savon),甚至中国福建话肥皂的读音(sabun),也是来自阿拉伯语。
http://zhongguoysl.bokee.com/3831194.html
最直接的來源是類似sabun的音,看來可能是 閩語<-馬來語<-阿拉伯語
試想一下,如果直接來源自英語soap的話,海南的雪文就不會跟閩語的sap bun<-sa bun(sa受bun的影響而產生促化)如此接近,因為近世海南跟閩南的聯系也很疏遠了

當然 葉 說的宋元時期就有大食商人帶來泉州完全有可能!因為sa bun是如此接近源頭!再者泉州在宋元時期跟阿拉伯、波斯的交往相當的頻繁.這嘛,必須考證一下到底是誰先用肥皂的啦
<<羅馬的肥皂歷史>>

西元前,勒斯波斯的小島山丘下,一名婦女在溪邊洗衣服時,
突然發現一些白色坨狀物質順著溪水流下,每當有這些白色物質時,
衣服洗滌的特別乾淨。

於是她便決定沿著溪水上游尋找這些白色物質,
赫然發現勒斯波斯的小島山上,神壇的祭壇正在燃燒貢品中的動物時,
動物所流出的肉汁恰巧滴落在木材灰燼中變成了白色坨狀物質,
經雨水的沖刷流入了河川。

這些白色物質就是脂肪遇到木材灰燼的結果,
傳說中,這就是最早發現的肥皂。
歷史上記載有一個叫薩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詩人,
記載了這些故事。後來的人為了紀念她,
就把這個過程叫作皂化,化學名稱是制皂(Soap Making)。
此說可信嗎?

怎么那么多說法啊

不過明顯福建話的直接傳入地還是阿拉伯跟馬來這邊的
至于soap 跟 savon /sabun的關係 嘿嘿,一時也難說清

[ 本帖最後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2-22 15:21 編輯 ]
閩北說 番碱(huàng kǎng) 同番椒(huàng tsiù)一樣 一聽就知道是外來物

話說上次看了一篇文章 英文及西歐各音近soy的意思為豆的 都是源於漢字菽的古漢語音 豆是高腳盛物器皿 本漢字菽才是豆的意思
广州话也说成“番碱”,音如“翻简” fan kan ,后字收 -n 尾了。一般写成“番枧”。
赣语多说成“碱”或“洋碱”。
其實我們台灣還有另一個說法,叫teh-kho。

福建方言志記載

2.jpg
sat bun 是不是記錯了

[ 本帖最後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2-24 20:1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