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话的第一人称我是不知道的,前面是随便瞎猜的说。

潘悟云、陈忠敏1995年的《释侬》引用了一些古书。比如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
“南人以鸡卜,其法以小雄鸡未孳尾者,执其两足,焚香祷所占,而扑杀之,取腿骨洗净,以麻线束两骨之中,以竹挺插所束之处,俾两腿相背于挺之端,执挺再祷,左骨为侬,侬者我也;右骨为人。人者所占事者。”
又比如明邝露《赤雅》和雍正《广西通志》卷92记载:“僮(壮)人善鸡卜,其法不一,以雄鸡雏执其两足,鸡匠焚香祷祈,占毕杀之,拔两股骨,净洗用线束之,以竹筵插束处;使两足相背端,执称祝,左骨为侬,侬者我也,右骨为人,人者事也,视两骨所有细窍,以小竹筵长寸许偏插之,斜直偏正,任其自然,以定吉凶。其法有十八变:直而正,近骨,吉;曲而斜,远骨,凶”(谢启晃1989)。
潘、陈说:“这段记录与周去非的《岭南代答》相仿,不过明确指出这是壮人的习俗,所以‘侬者我也’一定就是壮人的自称。”但是他们也没找到壮语直接以“侬”为“我”的例子,只好说:“在壮语中,‘我’或‘人’并不读作‘侬’音,只是在鸡卜的卦名中保留这个意义。宗教活动的名称世代相传,有很大的稳固性,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古代可能自称‘侬’,有些壮族人自称 punoŋ ,正是这种古老称呼的遗留。”

潘悟云、陈忠敏1999年的《论吴语的人称代词》又说:“吴语早期的第一人称代词为‘侬’,‘侬’作为一个底层词……最初意义为‘人’,又用作第一人称。”
邵慧君《“侬”字称代演化轨迹探论》则认为潘、陈举的例子中的“侬”多类似于“人家”,类似于闽南话的“侬去读册”(人家去读书)云。

广东封开(南丰)和江西宁都确有以“侬”作第一人称的,但看起来现在正在消失中。谢留文已经说宁都既可以称 ŋai ,也可以称 nuŋ ,而封开(南丰)的“侬”似乎正在被“我”取代。《玉篇》很明确地说:“侬,奴冬切,吴人自称我。”《集韵》也说:“侬,我也,吴语。”现在吴语除了少数地方自呼“阿侬”外(邵慧君认为这些地方的“阿侬”“阿奴”来自“我侬”,“阿”是由“我”脱落鼻音声母而来,并非词头),其他地方已不再用“侬”作第一人称,也许“侬”已经被“我”所取代了。现在宁都和封开发生的情形,可能在历史上的吴语也发生过。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0-1-12 20:37 編輯 ]
介个,在山兄,貌似你把封开打成封川了…封开包括封川和开建,南丰是开建的。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壮语有个词叫“贝侬”beihnongx:
“贝侬”一词,是壮语beihnongx的音译,“贝”原意是指年长于自己的同辈人,“侬”原意是指年幼于自己的同辈人,所以“贝侬”一词首先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意思,其次还引申为“亲人”、“同胞”之意。
问“你家有几贝侬?”,就是问你家有几兄弟姐妹的意思。“贝”即哥或姐,“侬”即弟或妹。“勒茂”是男孩儿,“侬茂”就是弟弟;“勒梢”是女孩儿,“侬梢”就是妹妹。“贝侬”本意是“兄弟姐妹”,可引申为同胞、亲戚、朋友等。
韩愈有《泷吏》(元和十四年赴潮州作):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
  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
  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
  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
  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

  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尝使往罢。
  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
  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
  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圣人于天下,于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有生还
  官无嫌此州,固罪人所徙。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说委。
  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胡为此水边,神色久戃慌。
  [亢瓦]大瓶罂小,所任自有宜。官何不自量,满溢以取斯。
  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
  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饬其躬,巧奸败群伦。

  叩头谢吏言,始惭今更羞。历官二十余,国恩并未酬。
  凡吏之所诃,嗟实颇有之。不即金木诛,敢不识恩私。
  潮州虽云远,虽恶不可过。于身实已多,敢不持自贺。
昌乐泷在今粤北韶关乐昌,后改称韩泷。
不知其时泷吏说的是啥子话(应该是汉语吧,韩文公没说有通事在场当口译 ),但他自称“东吴”,又一口一个“侬”(4个“侬”中,前两个明显是“我”,后两个则是“人”),推测唐朝时候的广东省汉语,和吴语大约还是很接近的,有可能今天这个粤西地区封开(罗董、南丰)和云浮西片的第一身人称代词“侬”,竟是那个时代的遗存呢。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这首诗《释侬》也引用了。
韩愈的《泷吏》一诗则说明,岭南“侬”也为“人”义。《泷吏》一诗是韩愈被贬岭南时所作,诗效岭南人语,故多用“侬”字。下面我们把这首诗的前部分抄摘于下:

南行逾六旬。始下昌乐泷。险恶不可状。船石相舂撞。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譬官居京邑。何由知东吴。东吴游宦乡。官知自有由。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侬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吏曰聊戏官。侬尝使往罢。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於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圣人於天下。於物无不容。比闻此州囚。亦在生还侬。

韶州乐昌有昌山,有乐石泷,在县上十里。韩诗仿岭南人语,故称“人”为“侬”。从以上几例可见,“侬”的“人”义用法,从长江沿岸一直延伸到岭南、广西,分布于古百越人居住的广大地区。考古学的发现告诉我们,文化现象的分布跟人种的分布往往互相叠合。“侬”的地理分布跟百越人分布地区的重合,也许就是这个现象。

许多民族对“人”的称呼也就是族称或自称。古代吴人称“人”为“侬”,自称也为“侬”,《洛阳伽蓝记》:“吴人自呼阿侬”,《异苑•鬼仙歌》:“登阿侬孔雀楼,遥闻凤凰鼓”。其中的“阿”可能是吴语常用的词头。上海的青浦和浙江的平湖第一人称又说 ʔa⁰ nu² , nu² 为 noŋ² 的一种音变,衢县说 ʔa⁰ nəŋ² ,金华说 ʔa⁰ noŋ² (原文的音标似有错误,这里改了一下,未知是否正确),都还作“阿侬”,跟《伽蓝记》所说几乎吻合。所以,我们自然会猜想,“侬”可能是古百越语词,意义为“人”,又用以自称。
僚人在线的一篇文章说:
侬人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原蛮。其得名,始于宋代。明史家说其来源与侬智高有关。如明天启《滇志》卷三十说:"侬人,其中在广南,其首为侬智高裔,部夷也自号侬。"清代史籍沿用此说。乾隆《开化府志》卷九说:"侬人,广南侬智高遗种,散居八里十之五六。"民国年间的典籍亦我用此说。如民国《马关县志》卷二:"侬人系出僮人,来自邕州,宋时侬智高据邕州作叛,狄青讨平之,智高部众多溃入滇边,遂聚族居焉。侬人之名,此其开始。"

当代学者对侬人这一称谓作出不同解释,众说纷纭。我同意梁敏先生的观点,他说:"壮族的自称很多,有布壮、布依、布土、布曼、布板、布饶、布生、布央、布弄、布扁、布岱等,其中的"布"是壮语的指人量词,有"个""族"等意思,后面的字,除土、饶、弄、板等少数字外,其余的大抵是各地壮族人民的自称,别无他义。"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10-1-10 13:18 發表
介个,在山兄,貌似你把封开打成封川了…封开包括封川和开建,南丰是开建的。
打错了,已改正,哈哈

关于侬人

貌似越南有不少。越共有个叫农德孟的,似乎看过哪里说就是侬族的(?记不清了……)。

侬智高的传说在潮汕还是很久远的,比如揭阳的藤吊岭下营盘岭的八卦石就和传说中杨文广平南封禁侬智高有关。我处老人称之为“侬智高王”(读作Lâng-tì-kau-uâng)。
有句揭阳俗谚,好像是说:“侬智高王,一*疲八百年。”(具体不记得了,大意如此)
*疲就是睡。用来形容人嗜睡。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网上搜了下

有称呼“侬智高王”和“桃花公主”的,貌似就只是揭阳一带(包括揭西)。或许真的历史上有些瓜葛。

呼之为王,或许从历史人类学角度来说,还有些本地身份认同的问题在里面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据说越南侬族之名,起源于侬智高所在的侬姓部落。宋朝之后,越南人逐渐侵占了广源州的侬人地区。
在汉文史册中,侬智高的形象被丑化了,比如说他母亲爱食人肉。《宋史·广源州蛮传》:“智高母阿侬,有计谋,智高攻陷城邑,多用其策,号皇太母后。性惨毒,嗜小儿肉,每食必杀小儿。”在壮族人心里,大概视他为英雄吧。

支系自称:布侬[Nong/Nung]
汉语含义:侬支系
分布县份、地区:
1.广西·武鸣、马山、靖西、德保、那坡、上林、田林、天等、都安、凤山、文山、广南、富宁、邱北、砚山、麻栗坡、马关、西畴、师宗
2.越南北部的大部分“侬族”
3.贵州南部的部分“布依族”

经封开哥们向其南丰同学核实

南丰确实有noŋ55的第一人称代词,可以表示“我”,也有“我们”的意思。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封开南丰现在“我”“侬”并用么?